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清明节祭扫追思先人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但也有因焚烧祭品引发火灾的风险。如果是不小心造成的,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祭扫过程中又该如何防患于未然?清明节前,来一起上这堂关于安全祭扫的“法式”生活课,切记不要因为一时疏忽大意而触犯法律。
教训:焚烧纸质祭品导致失火,4公顷有林地被烧毁
2019年3月26日上午,被告人李某某到济源市轵城镇黄龙村与红土沟村交界处的公坟为其公公祭祀时,因焚烧纸质祭祀品导致失火,附近的树木、地表灌木等被不同程度烧毁。
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过火面积为4.4244公顷,过火有林地面积为4.0197公顷。
被告人李某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已赔偿被害单位和被害人损失,取得谅解,可以从轻处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李某某犯失火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
无独有偶,2020年3月18日中午,被告人周某某在济源市承留镇三皇村村东林坡祭祀时不慎将林坡引燃,导致森林火灾。 经鉴定,过火面积为364.42亩,地类为有林地。
被告人周某某在案发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自首,可以从轻处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被告人周某某犯失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说法:不小心引发的火灾也会构成失火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那么祭扫时无意引发的火灾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吗?济源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范红海说,即便是不小心引发的火灾,也会构成失火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犯失火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果是因为祭祀失火构成了犯罪,即便是过失犯罪被判处了缓刑,但是缓刑考验期内也是要进行社区矫正,也有各种监管的要求,也有犯罪记录。如果再犯罪的话,是要加重处罚的。”
清明节是扫墓祭祖、寄托哀思的重要时节,近几年全国一直在推广丰富多样、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但一些人还是会到亲人墓前或坟前烧点纸钱,念叨几句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思念。
“我处理的几个案件以老年人居多。他们上坟的时候,天气突然发生变化,不小心就引燃了周边的可燃物,发生火灾。因为在这儿山区比较多,有些坟地周边有树林,轻的有把周边的灌木丛烧毁的,重的失火面积比较大,烧了几个村的林地,损失相对大一点。”
范红海提醒,清明将至,追思先人,教育后人,应选择文明绿色的祭祀方式,自觉摒弃陈规陋习,积极弘扬时代新风,争做文明祭扫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共建和谐美好家园,携手让清明更加“清明”。
清明节上坟如何避免火灾?尽量选择上午去
那么清明祭祀如何避免火灾?商丘消防支队宣传中心的张参谋给出了建议。
首先,严格遵守野外用火相关规定,请勿在大风天点烛、燃香和燃放鞭炮,扫墓前请先清理周围的可燃物,最好是在事先圈定好的阻燃围栏、挖好的深坑或园区领取的桶中进行。告诫随行的孩子不要玩火,也不要让孩子点烛、燃香、燃放鞭炮。
扫墓祭拜结束后,仔细检查四周有无未熄灭的火源,及时清理未燃尽的香烛、鞭炮、烟头和灰烬,确认余火完全熄灭不会复燃后才离开。
祭扫、燃放爆竹,请注意远离人群,远离居民住宅、公共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可燃外保温材料的建筑、易燃易爆场所、草原。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发现自己身处着火区域该怎么办?
张参谋表示,首先,应当使用蘸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弄湿。判明火势、火苗燃烧方向,逆风逃生,果断迎风跑出火灾包围圈,切勿顺风而逃。
扫墓尽量选择上午时间,因为下午2时至4时是火灾易发时段,一旦起火烟尘大、能见度低,会给扑救带来困难。
同时,严禁在小区内的草坪上、燃气管道旁、汽车旁、化粪池边、高压线下、芦苇草垛及工地、工棚附近等区域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防止因燃气泄漏或引燃沼气而发生爆燃。
另外,扫墓时,一旦遭遇山林大火,切忌顺风跑,而是应该快速逆风穿越火线,撤离到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等安全地带,如果烟雾大,可以用衣服蒙住头部,就近跑到河流、河沟旁,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卧倒避烟、火。
河南多地发出倡议!倡导文明祭祀,树立社会新风
近日,中原区清明节集体共祭活动在二砂文创园举行。活动现场举行的敬茶仪式、敬献鲜花、花木继生等新型祭扫方式,让这场温馨的仪式充满温度。
活动现场,中原区文明办负责人宣读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倡议书。今年清明节将是放开祭扫活动的首个祭祀节日,举办共祭活动,旨在“倡导文明祭祀,树立社会新风”。
清明节是人们以各种方式缅怀英烈、祭奠逝者、祭扫陵墓、悼念先人、寄托哀思,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节日。如何让清明祭祀更文明更绿色?近日,河南多地已下发2023清明文明祭扫倡议书。
安阳当地发布的倡议书内容显示,倡导文明祭扫、绿色祭扫、安全祭扫、厚养薄葬。鹤壁则倡议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传承美德,节俭祭祀;遵纪守法,安全祭祀;模范带头,科学祭祀。此外,南阳、周口、商丘也纷纷发出倡议,缅怀亲人,贵在心意,重在文明。从自身做起,共同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祭扫新风,做绿色殡葬的先行者、文明祭扫的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一束鲜花,胜过冥币千张;静默哀思,好过鞭炮万响。在此,也倡议广大网友文明低碳祭祀,争当摒弃陋习的先行者,争做文明祭祀的带头人,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文明缅怀的实际行动,共同建设和谐秀美的河南。
长知识: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原来和防火有关
清明时节,天干物燥,气温骤升,人为活动和自然春雷都极易引发火灾。中国古人就针对这种情况,就巧妙地采取防止火灾措施,形成传统的清明防火文化。
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时为仲春与暮春之交,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始。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颠沛流离。一次,连续几天都没有吃上东西,饿得奄奄一息。重耳的仆从介子推见状,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炖汤,喂主人喝下,才保住了重耳的一条命。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回到晋国即国君位,即晋文公,封赏群臣时竟落下了介子推,也许是有意为之。追随晋文公那么多年并保他成为国君的介子推深知,庶人只可共富贵,而帝王只可共患难。于是,他选择春暖花开的清明前,回家背起母亲逃往绵山深处。
晋文公得知,有点悔悟,立即带兵追赶。当追至山下,只见林海茫茫,不见介子推母子踪影。于是,晋文公就依照手下的建议:因为他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就放火逼介子推背母亲下山。结果数日大火过后,仍未见介子推踪迹。于是,晋文公又带人上山巡查。在一处烧毁的大树旁,依稀可见两具被大火烧为灰烬的遗骨……这正是介子推和母亲的残骸。
晋文公为了防止类似在天干物燥的春季放火成灾的悲剧再次发生,立即下令:每年此时禁止启动烟火。聪明的老百姓就提前准备好熟食到此时享用,这就是后世的寒食节。人们还将不惧烈火的介子推尊为火神。
汉代的寒食节,全国都要禁火,并且许多地方长达一月。到唐代,寒食节变成三天,依次为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宋代时寒食节非常盛行,大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苏东坡还为世间留下了著名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帖》。
寒食节后来就被确定在清明前一日,即冬至后第105日,俗称“一百五”。也可以说,寒食节的诞生和防火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关推荐
· “法式”生活丨郑州重启“限行”+整顿违停 网友:交警蜀黍终于“回来”了
· “法式”生活丨解决“头”等大事 河南就骑“小电电”必须戴头盔征求意见
· “法式”生活丨“双十一”包裹延迟送达、运输途中丢失、破损,如何维权?
· “法式”生活丨扮靓河南“国际范” 这个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调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