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2月,“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安阳启动,寻根溯源绵延数千年的汉字文化。2023年10月,“甲骨文之乡”安阳再迎国际文字盛宴——2023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设址于此。10月19日起,大河网继续推出“写意中国”系列报道,讲述外籍专家以及留学生的汉字故事,与海内外网友一起继续追寻文字的足迹,探寻一撇一捺写就的文化传奇。
大河网讯 文字艺术博大精深,华彩流光。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汉字得到创造性演变与发展,也成为促进多元文化交融的重要媒介。10月19日,2023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文字·文明·科技·未来”高端对话会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以汉字为媒展开人文交流合作,共话人类文明。
来自郑州大学的塔吉克斯坦留学生王宁(NORMAHMADOV BAHOVIDDIN)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今年是王宁在郑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习中文的第4年,如今的他已经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中文。
四种声调、各型各色的偏旁部首以及复杂的文字结构,是什么让这位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小伙儿坚持不懈学习中文呢?答案是:爱好。正是出于对汉语学习的强烈兴趣,使得他在探索中华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小时候看中文电影,别人都是被中国武术刚劲有力的动作感到震撼,而王宁则关注的是画面中出现的一个个汉字。“一个个线条是如何构成一个字,传递出一个意思的?出于好奇和爱好,我对汉字的兴趣逐渐加深起来。”孩童时期对汉字的敏感度激发了王宁对汉字的强烈兴趣。汉字走向世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走进了汉字的世界。
“刚接触汉字的时候,觉得汉字像画画一样。来到中国后,老师教了我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造字法等,我对汉字的认识也逐渐加深。比如,‘休’,代表一个人在树下休息。通过汉字的构成来学习汉字会比较容易。”郑州大学系统性的课程为王宁打通了学习汉字的“任督二脉”,也培养了王宁自己的汉字学习方法。经过4年的中文学习,如今的王宁已经基本能够看懂中文电影了,这也为他理解中国文化带来了帮助,他说:“读懂中国字,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汉字搭建起一座座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融互建的桥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个人、地方的发展,也不断为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贡献。谈及对未来的学习展望与职业规划,王宁则充满干劲与期待。“目前我是本科生,未来我想读研究生,继续学习中文。在我的家乡,有很多人喜欢中国,愿意学习汉语。所以我想当一名教师,用自己所积累的中文专业知识,教授他们学习汉字,传播中国文化。”(周金淼 杨佳欣)
相关推荐
· 写意中国丨北京国际汉语研修学院院长桂帆:汉字,勾勒出文明交流的桥梁
· 写意中国丨埃及留学生李小龙:中国的方块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