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视频】我在河南学非遗②丨一片茶叶的“诗和远方”(中)

2024年04月05日12:47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河南是非遗资源大省,截至目前,共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5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30个。为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大河网,共同推出“我在河南学非遗”双语视频系列报道,邀请在豫工作生活的外国朋友体验了解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非遗视角认识河南、了解中国。今日继续推出《一片茶叶的“诗和远方”》,看俄罗斯小伙学制信阳毛尖茶。

大河网讯 “春茶”二字,带着独属于春天的新绿、清香,带着可以融入茶杯中的诗情画意,也带着爱茶人内心的向往和期待。近日,来自俄罗斯的阿利赛克普·梅赫蒂耶夫(Alisakhib Mekhtiev)在河南信阳的茶山上收获了一捧属于自己的春茶。

阿利和非遗传承人交流

“这是我自己采的茶,山上的茶农告诉我,采摘下的鲜叶必须当天完成炒制。”阿利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和信阳毛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良亮老师有个约定,采茶完成后,他会带我体验手工炒制信阳毛尖茶。”提及将要“拜师”学习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阿利充满了期待。

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猪山圈村,阿利见到了正在炒茶的陈良亮。只见茶青在陈良亮的手中片片飞起又落下,一翻一抖、一揉一捻,一锅色泽翠绿、清香扑鼻的信阳毛尖便出炉了。

“陈老师,虽然我明白,要满足人们对信阳毛尖的需求,还需要机器帮忙实现茶叶的批量生产,但是我还是想跟您一起体验手工炒茶。”阿利向陈良亮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在陈良亮的带领下,阿利进行了制茶的第一次实践。他有模有样地模仿着陈良亮的动作,把自己采摘的茶叶摊放到竹框上,“手工炒制信阳毛尖茶的第一步是‘摊晾’,就是让茶叶在自然风的吹拂下散失部分水分。”陈良亮解释道。

阿利体验手工制茶

接下来是杀青环节,阿利告诉记者,这是他最喜欢的制茶步骤,“将茶叶倒进180摄氏度的锅中,耳朵里便会传来茶叶噼里啪啦的响声,这个环节需要炒茶人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炒茶上。”阿利说,杀青环节可以让他集中注意力,使内心平静下来。

与杀青环节相比,阿利认为“理条”是最难的环节,“这个环节得靠炒茶人的双手在110摄氏度的锅里翻炒,一不小心就会被烫到。”摊晾、杀青、理条、烘焙……阿利慢慢体会到老一辈手艺人炒茶的艰辛,“每一杯茶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不能浪费一片茶叶。”阿利向记者分享了他的心得体会。

“茶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传统制茶技艺,像我这样的资深炒茶人有责任、有义务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保护好、传承好。”陈良亮在现代机器如此发达的年代,依然能够坚守初心,传承老一辈的制茶技术和制茶精神。

手工制茶体验结束后,陈良亮带阿利来到茶厂,只见数位炒茶师傅忙碌在数智化全自动炒茶机旁。“机器炒茶不仅提高了制茶效率,而且节省人力成本。”信阳毛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家猛告诉阿利,人工炒茶的手艺,现在也可以通过调节参数靠机器实现。

阿利和非遗传承人交流

“炒茶是一门技术活,只有我们掌握了手工炒茶的技术,才能熟练调节机器的参数。”李家猛认为,只有熟知手工炒茶,操作现代化炒茶机器才能如鱼得水。

从采茶到制茶,事事亲身,阿利明白了,原来信阳人、河南人所热爱的那一杯杯信阳毛尖,不仅有大自然的馈赠,更有采茶人的坚守和制茶人的初心。(赵汉青 杨佳欣/文 刘晓明 实习生 黄雨婷/视频 韩雨松/海报)


推荐阅读

【双语视频】我在河南学非遗②丨一片茶叶的“诗和远方”(上)

【双语视频】我在河南学非遗①丨灯笼里的传承故事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