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②丨郑州:在这里“豫”见未来

2024年06月20日07:28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导读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如何立足实际、前瞻布局、厚植创新生态,让未来产业真正成势?本期推出河南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孙德中领衔的采访组深入郑州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德中 屈芳 张建新 王延辉

  没有什么比未来更令人神往。

  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省会郑州,在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正被打上一个个新的标签——

  算力之城、人工智能之城、量子之城、传感之城、软件名城……

  充满科技感的称谓,拓展着人们的想象边界,也在昭示着一个未来可期的新郑州。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布局未来产业,就是布局未来。

  “豫”见未来,郑州如何担当使命、立足实际、抢抓机遇,构筑竞争新优势?孟夏时节,本报调研组深入郑州,探寻这座“万亿之城”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的思与谋、践与行、破与立。

微信图片_20240619205420.jpg

  向未来:前瞻谋划,蓄势而发

  北龙湖畔,风光旖旎,一个个科创地标拔地而起。走进位于中原科技城创新孵化基地的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工业3D相机、人形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琳琅满目,让人惊叹:具身智能渐行渐近。

  金水科教园内,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又一次迎来储氢领域研究应用新成果——科研团队攻破了固态合金技术氢能储存难题,让氢能“握在手中”成为可能。

  “未来产业不是空中楼阁,结合技术积累、产业基础等,因地制宜、走对路,今天的未来产业就有可能是明天的新兴产业、后天的支柱产业。”调研中,企业和科研机构负责人表达了共同的心声。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必答题。谁掌握了未来科技与未来产业,谁就紧紧攥住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金钥匙”,掌握了未来发展主动权。

(新质生产力调研郑州篇配图) 中原科技城郑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建设现场(6月18日摄)。⑨6 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jpg

中原科技城郑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建设现场(6月18日摄)。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竞逐未来产业,郑州的选择是什么?

  肩负“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重要使命,郑州立足实际,前瞻布局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虚拟现实、区块链、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引领带动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

  竞逐未来产业,郑州的支撑力在哪?

  有底气。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首要战略,“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巩固拓展,以中原科技城为主平台、主载体,郑州创新策源能力加速提升,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大有可为。

  有基础。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800多家、科技型企业1.3万家、专精特新企业3554家,形成了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达6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为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提供支撑。

  有行动。着眼长远,大力实施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行动,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既做“有心栽花花要开”的事,也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在多点发力中跨越赶超。

  因地制宜、前瞻谋划,推动着郑州未来产业蓄势而发、抢滩占先。

  竞未来:夯基赋能,落子成势

  1秒钟,10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走进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不免会惊叹它的“超能力”。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河南科学研究,这个“神算子”已服务国家级、省级项目400余个。

  龙子湖智慧岛,郑州数据交易中心的环形显示屏上,数据交易信息实时滚动。揭牌运行一年多来,这个中心挂牌数据产品100余项,累计成交金额突破9亿元。

  算力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关键生产力,也是此次新质生产力调研关注的重点。

  “郑州正在加快建设算力枢纽、数据枢纽。”郑州市发改委副主任乔治洋告诉调研组,“有了新型基础设施夯基垒台,以算力为支撑发展未来产业,很多事敢想敢干了!”

  聚焦底座、要素、动能,郑州精细布局,落子成势。

郑州市高新区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5月17日摄)。⑨6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侯建勋 耿毅卓 摄.jpg

郑州市高新区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5月17日摄)。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侯建勋 耿毅卓 摄

  ——夯实算力底座。

  向西,天健湖畔,规划面积达2.77平方公里的图灵小镇呼之欲出,紫光计算机全球研发中心和超级智能工厂、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360智算中心等均布局于此。

  向东,中原科技城,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加快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全球领先的公共算力服务平台。

  抢抓“东数西算”工程战略机遇,率先建设中部地区第一张城市算力网,打造“算力产业高地”的郑州频添“胜算”。

  ——畅通数据要素。

  龙子湖畔,中国电子(郑州)数据创新中心擎起河南数据要素“第一楼”,20余家全国数据要素型企业已集中入驻。

  “数据要素是第五大生产要素,郑州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先行城市。”中电(郑州)数据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丽华说,郑州市与中国电子“牵手”建设数据金库,创新形成“数据元件”概念和操作办法,让数据在安全基础上“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助推郑州打造全国重要的“数仓、数纽、数港”。

  ——强劲发展动能。

  一只“雨燕”引变革。APUS在郑州建立全球第二总部,落地多领域智慧应用,取得河南省首张大模型备案牌照,赋能千行百业。

  一只“鲲鹏”振翅飞。鲲鹏软件小镇全面建成,已签约入驻华为云、京东科技、腾讯安全等82家企业,加快河南数字化转型。

  一只“独角兽”提速跑。作为全省先进计算产业链“链主企业”,超聚变不断“聚变”,稳居国内服务器市场份额第二,2023年实现产值283亿元。

6月18日,郑州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内,科技人员正在进行技术攻关。该实验室建立可再生能源中心、氢能储能中心、低碳工业系统中心等三大中心,打造风光电及生物质能、氢能储能、低碳工业用能及多能互补智慧系统的“产-储-用”创新链条。⑨6 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jpg

6月18日,郑州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技术攻关。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一个个“谷”应势起。中原量子谷、郑州智能传感谷、中国元谷、中原算力谷、白沙科学谷……一串“科创力”十足的地标勾画出郑州竞逐未来产业的深层逻辑。

  算与数“夯基”,智与质“赋能”。近年来,郑州先后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蓄积面向未来的发展潜能。

  赢未来:协同发力,创新突破

  长期以来,缺乏高质量科教资源、创新策源力较弱成为制约郑州发展的短板,布局未来产业,郑州如何能顺利“落子”、不断将谋划变为现实?

  调研中,答案逐渐清晰:郑州直面问题、正视短板,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破题、蹚路、致远。

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公司各种智能机器人展示。⑨6 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jpg

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公司各种智能机器人展示。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搭建创新平台。

  “努力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像嵩山一样屹立在中华大地。”甫一进入河南首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映入眼帘的这句话激荡人心。

  “我们就是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嵩山实验室科研部部长张涛一语中的。

  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目前郑州拥有68家国家级研发平台、1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家省实验室,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未来产业点燃发展引擎。

  ——加速成果转化。

  “种出”纳米金刚石;引入筛选出近20项成熟度高、落地性强的待转化科研成果,积极融入河南产业链、创新链……落地中原科技城以来,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始终与郑州赋能共生。

  统筹做好“从0到1”的科研创新、“从1到N”的产业转化,一大批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集聚郑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让更多科研成果、前沿技术成为“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市场里的商品。

郑州市金水区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5月20日摄)。⑨6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侯建勋 耿毅卓 摄.jpg

郑州市金水区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5月20日摄)。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侯建勋 耿毅卓 摄

  ——完善体制机制。

  赋予首席科学家决定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PI制”等项目组织机制,形成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科研破题协同机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一系列新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起来,郑州立足新型研发机构,打通堵点、消除痛点,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创新体系,贯通“政产学研金服用”,“解锁”创新力。

  ——汇聚八方英才。

  跃迁之道,要在创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郑州4次系统升级“郑聚英才计划”,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每年20余万名大学生来郑留郑工作,吸引更多“千里马”驰骋中原。

  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常住人口增至1300.8万人,人才总量290万人,在郑两院院士达87人。

  补短板、求实效、利长远,创新基因正融入这座城市发展的血脉之中,引发观念之变、思想之变、动能之变,铸就城市新气质。

  向“新”而行,“质”胜未来。

  郑州,未来不远,未来正来。

中原龙子湖智慧岛汇聚了嵩山实验室等众多科研院所(6月17日摄)。⑨6 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画面中最近处的高楼为嵩山实验室所在地).jpg

中原龙子湖智慧岛汇聚了嵩山实验室等众多科研院所(6月17日摄)。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主政者说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向“新”而行

  □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 安伟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近年来,我们深入落实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和数字化转型战略、换道领跑战略,走好创新主导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道”,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一体打造,以中原科技城为主平台、主载体,积极推动与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加快布局大科学装置和科创基础设施,大力引育人才,不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积势蓄能、激发动能。

  目前,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中排名跃居至第19位,全市落地3个大科学装置,建成68家国家级研发平台、1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800家、占全省45%,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三年翻番”,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7%、连续两年增速位居同类城市前列,集聚了腾讯、阿里、360、中国电子、中电装、华为安驰、华兰生物等领军企业和项目,去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均实现13%以上的增长,正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之城、算力之城、量子之城。

  下一步,郑州市将加快补齐短板、优化产业结构,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放在延链、补链、强链上,构建“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率先突破、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战新产业,以打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为引领,加快培育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高水平产业集群。未来产业,抢抓新“风口”,用好数据、算力等资源要素,积极布局数字经济、低空经济,建设“元上郑州”,打造“人工智能+”“卫星+”产业高地。传统产业,坚持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加强“智转数改”和能耗双控,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迈入“新赛道”。

  记者手记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好布局吗?什么状态?如何成势?此次郑州新质生产力调研行聚焦的是未来产业,启动之前,一个个疑问在脑海里打转。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它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郑州是省会城市、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夯实算力基础底座、畅通数据要素流动、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化技术创新落地……调研中,记者惊喜地发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已成为郑州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未来产业的“星火”在郑州渐“燎原”,引领带动全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发展之势涌动在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中,跃动在超算中心、智算中心、中国电子(郑州)数据创新中心等数字生态布局上,催生于郑州智能传感谷、中原量子谷等项目建设中,孕育于一批批科研机构的创新突破上,也成长于一个个科创企业等微观主体的探索实践中。

  一路调研,记者也深刻地体会到,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注定是一场竞速赛、接力赛、耐力赛,需要从顶层设计、产业生态构建、创新要素保障、配套支持等多方面入手,统筹谋划,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

  未来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阶段,培育未来产业更依赖科技创新、更需要前瞻布局、更渴望耐心资本,也更加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可喜的变化正在郑州生发。转变思想观念、厚植创新理念、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技术应用、小试中试、成果转化”全周期全链条创新体系,贯通“政产学研金服用”,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前沿技术跨越产业化的“达尔文死海”,让未来产业这颗“金种子”加速成长。

  认准方向,走对的路,行而不辍、久久为功,我们坚信郑州会让“未来”照进现实。

  郑州·新质生产力先锋图谱

  产业家底

  ●拥有工业企业1.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800家、科技型企业1.3万家、专精特新企业3554家

  ●重点打造20条产业链,形成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达6500亿元

  ●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功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为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提供支撑。

  创新天团

  ●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级企业中心24个,省实验室12家

  ●引进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一流大学研究院8所,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中排名跃居第19位

  ●全市人才总量282万人,在郑院士87人,城市年轻活力指数居全国第五。

WX20240620-070833@2x.png

  相关推荐

  ·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丨郑州航空港:“747”领跑“新”浪潮

  ·河南日报社“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来了!


编辑:路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