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党和人民需要,党员永远冲锋在前。2020年,无论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还是复工复产投身建设,关键时刻广大党员总是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守护着身后的万家灯火,用行动书写着奉献与担当。七一建党节,大河网特别推出“在一线”,聚焦奋战在各行业一线的党员们。
大河网记者 莫韶华
“我是1997年1月8日大学毕业后入党的。”
“我是2003年6月15日在部队时入党的。”
一个是善于“啃硬骨头”的项目部经理,一个是高大威猛却心细如发的技术骨干,郑州自来水三强公司第四项目部经理刘盘岭和施工队长赵明洋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说出了各自的政治生日。
正在和工友商量施工方案的刘盘岭(左三)
每个项目量身定制施工方案 每次都得想新点子
他们被誉为项目上的黄金搭档。
“跟着刘哥能学到很多东西。 ”
“啥事只要交给明洋就觉得特别放心,管道接口只要他检查过说中那就是中。”
说起俩人的默契配合,就不得不提郑州岐伯山医院的建设。1月28日下午,曾经担负过郑州市东线调水工程、侯寨水厂供水管网工程建设任务,善打硬仗、屡经考验的郑州自来水公司三强公司第四项目部接到为医院铺设390米供水管线的任务后,刘盘岭带着赵明洋和40多名精兵强将赶往现场,一去就是6天5夜没回家,直到顺利交工。
刘盘岭开玩笑说:“开工前带领同志们吃了一顿烩面后,就只能让家人送干粮或啃方便面。”
除了时间紧任务重,这次任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供水管线铺设必须穿越华夏大道,该道路是航空港区西南部交通要道,参与建设的商混、吊车、挖掘机、大批物资车辆川流不息,而且这条主干道下暗藏10余条管线,其中还有不明管线。
“这个路段开挖回填要求比较高,传统方法是人员层层打夯。为了在加快速度的基础上保证安全和通行,我们铺设管道后采用大沙回填的方法,铺上钢板就能立刻通行,3天的工期一夜就干完了,唯一缺点就是成本增加了。”刘盘岭总结每个项目“各有特色”,每次都能遇见新问题得想出新点子,量身定制施工方案。
东周水厂调水工程中将管道放置于19米深的管廊中
火眼金睛检查近900个接口一次过关 赵明洋归于“经验+学新”
作为关系着郑州市民是否能喝上丹江水的重大项目,2019年年初,东周水厂调水工程开始施工,第四项目部负责穿越南水北调干渠以及附近8.4公里管道施工。如何将12米长、1.4米宽的管道从纵深19米下的4米×4米的管廊拐弯放平是个大难题。刘盘岭和赵明洋经过反复测量,将管道截成4米长,用两台吊车横到管廊里,放置铺设的轨道上,最后将近900个接口无缝焊接。
刘盘岭评价赵明洋:“特别能盯现场,1个月没回家没黑没夜”。在这次的检查接口的任务中,这么深的管廊赵明洋以前从没见过,他二话没说,钻到1.4米的管道里一个一个检查。
“这道工序必须万无一失,否则施压通水时就坏大事了,这除了细心和责任心,还得有高超的技术水平。”经过赵明洋检测过的8公里管廊通水检测一次通过。
说起火眼金睛,赵明洋摆摆手说,这都是干了多年抢修、检漏练出来的,“公司每年组织新材料新工艺培训,无论多忙,我都赶回去听课,平时还经常上网查看资料多学习,看得多了就知道会不会漏水”。
正在检查接口的赵明洋
从光荣到责任 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入
作为第四项目部的两名优秀共产党员,赵明洋是在部队入的党,他告诉大河网记者:“当时在部队跑步全连没人能跑得过我。除了体能指标过硬,政治学习也比较积极,后来就推荐我入党了。”
谈到工作的认真负责,赵明洋说:“其实没啥说的,我觉得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但是听第四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郑延克回忆大河网记者才知道,这位一米八高的“硬汉”心有多细:管道一般都安放在荒郊野外,没有标志性建筑,但是赵明洋走几步就大概知道接口在哪儿。
刘盘岭(左)和赵明洋(右)在钢材管件加工后出厂前进行质量检测
虽然是老供水人,但是面临新材料、新技能的不断革新,也必须时刻充电。赵明洋告诉大河网记者,除了上党课,项目部党支部每个月会组织新材料新工艺培训和安全教育讨论会、技术交流会,让大家交流技术心得。
而对于刘盘岭来说,作为一名党员,“上学时能入党很高兴,每年一个系只有一个名额,当初入党时就觉得光荣,经过工作的磨炼,我对党有了新的认识,体会更深的是党员的责任。我常给大家说,你干过的活,不要留下心病,自己要能睡好安稳觉。这是一发千钧的事,不能埋定时炸弹,在源头上保证了工程质量,就可以为后期减少很多麻烦。”
系列报道:
【在一线 】 党员王卫军:心里装着群众 扶贫一线也要不断get“新技能”
【在一线】党员张秋丽:坚守助人初心,筑牢大众心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