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栾姗 李鹏
一张张风格迥异、内容相同的海报刷爆朋友圈:“自11月24日0时起,郑州市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除。”一座城市能实现从日常到应急的快速转换,背后必定是整个数字政府系统的高效运转,是系统中每个人把自己的力量都开到了最大值。
着眼未来,“数字”还将如何改变河南?得数字化者得先机,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壮大数字核心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数治能力。
“数治河南”背后,即是以数字追溯过去、把握当下、预测未来的强大优势,依次构建数字化、数智化、数治化的政府治理新体系。而一切的核心,无不蕴含着现代化河南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最优解”。
耕“云”种“数”新基建
生活保障、扶贫项目、水毁工程……财政资金拨付有迹可循;购物刷卡、刷码或刷脸,银行联网提供支付支撑;出门打车、观看演出等商品服务,生成详细发票信息;个人兑换外币、企业收到货款,一笔笔外汇由此产生。
数字在跳动!探访财税金融部门的大数据中心,触摸经济脉动最前沿,大屏幕上的科目、金额、笔数,每秒钟都在刷新,折射出河南在汛情和疫情的双重约束下,经济运行总体保持恢复态势。
数据是经济瞭望塔,也是发展加速器。今年10月份,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02.5%、73.9%、28.1%。“河南数字化程度高、数字化手段多的行业明显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灵活的应变措施。”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说。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消灭信息不对称,让政府掌握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所有数据。河南耕“云”种“数”新基建,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中原大数据中心、中原人工智能中心和中原科技城鲲鹏软件小镇,构建算力“数字底座”,给创新加把劲、添把火,加速新技术的应用、新模式的孵化、新业态的涌现。
欲数治者先治数
河南的大数据有多“大”?以15万台服务器、30EB存储容量的规模支撑存储需求,相当于3000万个河南省图书馆;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6万亿元,全国第10位,是全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万亿元的省市之一。
要数治,先治数。为减少“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河南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破解难点痛点堵点卡点,持续打造“豫事一网通”河南政务服务品牌,全面搭建起河南数字政府建设的“四梁八柱”。
做好“一网通办”,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可办,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排名全国第八位。
做强“一网通管”,“豫正通”平台实现党政机关一手数据实时查看、全盘情况掌上尽览、督查督办在线推进、领导指挥随时直联,“互联网+监管”系统能力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做实“一网通享”,政务服务移动端“豫事办”实现3788个事项“掌上办”,实名注册用户量突破5936万,体量进入全国前七位。
做优“一网通贷”,搭建全国首家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授信总额突破1079.28亿元。
技术上的革命,是思维和认知的革新。河南从“跑断腿”到“少跑腿”再到“零跑腿”,最大限度打造便民利企的服务型政府,力争实现点点皆“清”,重拳破藩篱,都在数智化的进程中徐徐展开。
数尽其用价值化
万物皆可数字化,数字经济代表活力、潜力、创新力。
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河南拥有良好经济基本面、厚实产业基础、广阔市场空间,抢抓机遇“窗口期”,在数字时代重塑竞争力。与此同时,财税金融部门瞄准降本减负、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等一系列举措频频出台,大幅降低了数字经济的创新门槛,服务实体经济,提振了各界精英在河南谋事创业的信心。
数字化中的“化”,贵在应用,重在价值。而要从数据资源变成数据资产,离不开数据标准的制定,河南正在进行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等核心基础数据的梳理和开放,持续深挖大数据应用价值,助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河”是三点水,代表数据;“南”中间有个人民币符号,代表价值。河南脚踏实地种“数”耕“云”,从试验走向示范,塑造高质量发展数字坐标系,打造全国大数据发展的策源地、集聚区和筑梦场。
相关推荐
·算好“河南账本”创新项——“从大数据看河南经济脉动”系列报道之一
·银联支付扫码城与乡——“从大数据看河南经济脉动”系列报道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