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记者 刘杨 贾志昊 祝传鹏 贺志泉 李彤)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已经两年多了,“母亲河”发生了哪些变化?1月5日上午,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前,“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开启。省政协委员、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修复研究所所长于鲁冀现场分享了两张照片和两个数字。
“这个是黄河湿地里的天鹅一家。这张照片背后的数字是80.5%。”于鲁冀解释,近两年黄河流域Ⅲ类及以上水体,也就是“好水”的比例,已经由65.8%提升到了80.5%,越来越好的水质让“母亲河焕了新颜”。
“这张照片是三门峡大坝附近的黄河生态廊道,它背后的数字是1186。”于鲁冀说,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黄河两岸生态廊道加到一起,有1186公里,越来越绿的廊道让“母亲河穿了新衣”。
“我们还要从哪些地方发力,才能够让老百姓感受到更生态、更自然、更美丽的幸福河?”面对记者的提问,于鲁冀说,在调研中,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黄河的一些支流,仍存在着无水断流、有水不流的现象。
“我认为‘有河无水叫河床,有水不流叫河库,有水流动才叫河流’。”于鲁冀说,流域是一个整体,必须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要做到这些,重点是“三还于河”。
第一个是“还水于河”,主要是解决“人河争水”的问题。“我省黄河流域是‘水少、田多、资源少、人口多’,但我们的用水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狠抓农业节水、强制生活节水、深化工业节水。要节流更要开源,要全面开拓‘第二水资源’,把再生水、雨洪水等收集利用起来,改善‘有河无水’‘有水不流’的现象。”于鲁冀说。
第二个是“还地于河”,主要是解决“人河争地”的问题。于鲁冀表示,这一点比较难,也是必须要迈出的关键一步。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黄河滩区内仍有大量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人与河争地,既影响人的生产生活,也不利于河的自然发育。因此应持续引导滩区居民和农田退出,促进滩地生态化及河岸带生态功能恢复。
第三个是“还自然于河”,主要是解决“人工化自然”的问题。在河流、滩地、湿地、河岸等保护修复工作中,多借助自然的力量,减少过度景观化、休闲化等不当人为干预。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增强黄河流域生态韧性。
“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是一个长期、艰巨、系统的任务。所以我今年把这‘三还’写入了相关的提案,就是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使黄河早日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于鲁冀说。
相关推荐
“委员通道”好声音
·“委员通道”好声音丨王承启:河南的“粮袋子”越装越满“菜篮子”越拎越稳
·“委员通道”好声音丨曹永彬:为河南文化产业插上腾飞的“数字翅膀”
·“委员通道”好声音丨丁云霄:用中医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来化解纠纷
·“委员通道”好声音丨张东明:当好国门“守门员”严密防范变异病毒进入国内
·“委员通道”好声音丨李素云:建议河南搭建高水平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
·“委员通道”好声音丨张林:如何解决务工者收入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