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特刊·这一年 |“两场硬仗”一起打

2020年09月16日07:50

来源:河南日报

  ▲3月19日下午,河南第三批、第五批、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从武汉飞抵郑州。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习近平

  □本报记者栾姗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社会的运行,放慢了经济的脚步。但一个发展有韧性的省份,必备应对“大战大考”的能力,奋力夺取“双胜双赢”。

  省委、省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尽力把疫情的冲击降至最低。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下降0.3%,较一季度回升6.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呈现“V”形复苏之势。

  “两场硬仗”一起打。这背后,是亿万中原儿女不畏艰难,危中觅机,在这场“大战大考”中不断磨砺“勇智谋能”的优秀品质。

  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

  有“勇”敢于担当

  临近春节,一场超出人们想象的疫情来袭,原本阖家团圆的节日,被彻底改变。

  郑州东站,河南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137名“白衣勇士”集结完毕,逆行出征;

  长垣市河南亚都实业公司,300多名员工赶制1500箱医用口罩、医用手套等医用防护用品,连夜整装发车;

  漯河双汇第一工业园,火腿肠生产线24小时循环运转,新鲜的肉泥被灌装到肠衣里,封箱直接发货……

  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控制学科的精英医生被大量抽调,人们像买菜一样挤在药店购买口罩,超市货架上的火腿肠被抢购一空。即便如此,战“疫”场上,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的河南人有种舍我其谁的魄力,“再难,先支援湖北!”

  “勇”,就是要有敢于担当的胆魄。

  该冲锋的时候向前冲,没有过不去的坎;该拼搏的时候不松劲,关关难过关关过。

  “请战书按满红手印”,看者眼角湿润;“王月华,我爱你!我爱你啊”,听者感动戳心;“视频里给丈夫、女儿来个隔空拥抱,转过身去,再次穿上‘白衣战袍’”……我省共派出15批援助医疗卫生队共计1281人支援湖北,他们过去是“同行”,现在是“亲人”。

  “负起社会责任,不发疫情之财”。长垣市70多家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的民营企业不仅不向经销商涨价,而且要求经销商不准向医院涨价。疫情最严峻时,全国各地公函、医院订单如雪花般飞来,河南贡献了全国支援湖北物资中1/5的医用防护服、1/7的N95医用口罩、1/10的普通医用口罩。

  “一刻也耽误不得。”双汇、三全、思念等食品企业在物料需求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300%的情况下,切实肩负起抗疫重要民生物资保障重任,及时向湖北持续供应大量蔬菜、水果、面粉、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和火腿肠等方便食品,肩负起“国人厨房”的保供责任。

  担当,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脊梁”,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有“智”科学防控

  作为有着近1亿人口的大省,河南紧邻湖北——中原失守,疫情很可能长驱北上,使背后的京津冀雪上加霜,后果不堪设想。

  河南主政者清醒地认识到,越是关键时刻,越不可以有丝毫懈怠、半点马虎,必须把思想意识的“发条”拧得更紧,以最严厉最果断的措施织密织牢“防”的网络。

  除夕夜,确诊病例增加;大年初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在健全防控机制、实施交通检疫、严防疫情传播等方面作出严格规定;春节假期,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不见车水马龙、熙攘人群,只有空荡荡的街巷、呼啸而过的风声。“这不是一座空城,而是众志成城。”有社会观察家说。

  “智”,就是要有科学防控的智慧。

  “防治”“防控”,只有“防”做得好,才能事半功倍,为“治”争取更多时间,使“控”取得最好效果。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

  “有些人把党支部、村委会的号召当耳旁风……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还不知道厉害!”辉县占城镇大占城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平火了。网络上一段他提醒村民做好疫情防控的喊话,被许多人转载、点赞。“我不想当网红,我也不知道啥是网红,我只想对我管理的这3000多口人负责。”李德平平静地说。

  这是一场“生命攸关”的激烈战斗。

  经过数千名建设者、数百台机械昼夜奋战,被称为河南版“小汤山”医院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创造“十日奇迹”,并被正式命名为“郑州岐伯山医院”。“这名字起得好!”郑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徐学功说,岐伯是“华夏中医始祖”,抗疫也可以发挥中医的作用。

  这是一场“此消彼长”的持久战。

  手机里的“健康码”,是数字化战“疫”的新利器!河南集结华为、阿里两大数字公司,研制基于华为鲲鹏芯片的“Huanghe”品牌服务器和阿里飞天云上应用的“河南健康码”,用于疫情防控期间出行、返岗、复工,不只“码”健康,更是“码”发展。

  防控,是一种政府治理的“情商”,总体部署解决问题。

  有“谋”夺取胜利

  疫情要战,工作要干!听,工地上、车间里,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与机器轰鸣声渐次响起,奏响着河南复工复产的“交响乐”。

  员工回不来,原料供不上,产品出不去?复工是复产的前提,也是河南“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靶点”、打通人流的堵点。郑州市郑东新区象湖畔,省科技馆新馆工程主体完工,千余名农民工挥汗如雨赶进度。该项目指挥长赵毅说:“春节后,‘家乡专列’送回了建筑工人,我们正全力按照节点工期推进项目建设,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复产不是单个企业的事情,只有上下游企业都运转起来,链条才能活起来,企业复工复产才有质量。富士康郑州科技园,近20万名员工已经习惯“扫码”入厂。随着“世界代加工巨头”的流水线飞速运转起来,上下游产业链都稳定了,郑州航空港区百余家上下游手机生产和配套企业协同复工。

  “谋”,就是要有夺取“双胜利”的谋划。

  复工是稳就业,复产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两者是“六稳六保”的关键点。

  经济社会逐步恢复运转,才能为战“疫”前线提供强大的后勤支撑——老百姓生活有保障、工作有着落,内心自然就多了一分安全感,对打赢“两场硬仗”也增添了信心。

  复工复产,重在“有序”。

  分得清轻重缓急,分类别、分步骤、分人群推进复工复产。对疫情防控急需和居民生活必需的物资生产企业要继续保障服务好,对相关配套企业要安排优先复工、及时开工,其他企业则必须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

  复工复产,重在“扶持”。

  豫“惠”20条,聚焦“人”与“钱”突出问题出实招硬招,采取“帮、减、免、缓、补”五字方针,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河南“与时间赛跑”不仅反映在对病毒的隔离上,更体现于经济“抗体”的构建中。

  胜利,是一种双向作战的“目标”,坚持两手抓两不误。

  有“能”干在实处

  实事求是地说,“双胜双赢”的目标并不轻松。

  在医院,在实验室,防疫“硬仗”考验的是人与病毒孰强孰弱,科研与疫情扩散速度哪个更快一步。

  在工厂,在办公室,生产“硬仗”考验的是人与人能否形成合力,各行各业如何重新高效运转。

  两个场景,两场硬仗,最棘手之处在于“两难”。若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就应谨慎复工复产,减少人员大规模流动和聚集;但若迟迟不开工,不仅医疗物资供应难以为继,整个经济社会都有停摆风险。化解“两难”犹如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顾此失彼。

  “能”,就是要有落到实处的高强能力。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河南“向最艰难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育新机开新局,化“两难”为“双赢”,找到“黄金平衡点”。

  育新机,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之策。

  交通大省河南,时刻紧盯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严把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和企业、园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检疫关卡,切实切断传染源。

  人口大省河南,积极争取发展机会,做好办公、食堂、宿舍等场所的消毒防疫,鼓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实行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弹性工作制等,降低潜在风险。

  开新局,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之举。

  保住民生底线。多策并举打造“稳就业生态”,留住千万市场主体这座“青山”,全面实施链长制架起产业“通途”,一连串重磅举措加速落地。

  稳住增长预期。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全面复工开工,加快实现消费回补,积极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主要经济指标由负转正。

  实干,是一种服务人民的“本领”,掌握危与机的辩证法。从“全国一盘棋”出发打“总体战”,到不折不扣坚决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勇、智、谋、能”四个字,高度概括了河南“戴着口罩”谋发展的奋进精神。

     【系列报道】

  河南日报特刊·这一年|牢记嘱托再出发

  河南日报特刊·这一年|决胜脱贫收官战

  河南日报特刊·这一年|“中原粮仓”显担当

  河南日报特刊·这一年|河南制造挺脊梁

  河南日报特刊·这一年|中原唱响“黄河颂”

  河南日报特刊·这一年|党旗飘扬映初心

  河南日报特刊·这一年|民生幸福记心间


编辑:史海山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