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中国梦|养蚕、抽丝、织绸,传承丝织文化的“夫妻店”

2021年04月30日16:45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劳动让我们充实快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要依靠广大劳动者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创造。又到了五一劳动节,献礼建党100周年,大河网推出“劳动者·中国梦”主题报道,致敬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劳动者,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创造个人幸福生活的同时,共同托起了中国梦。

大河网记者 刘杨 杨鑫阳

在洛阳新安县黄河神仙湾研学基地,有这样一家店面,在这里你可以了解、体验从植桑养蚕、抽丝剥茧、上机织绸等蚕丝织造全过程,店主是一对年近五十的夫妻。

“这里平常会有很多孩子、游客过来参观体验,我就给他们介绍讲解,偶尔闲下来就织织布、做做衣服。”丈夫于超峰酷爱丝绸文化,曾放弃国有企业20年的工龄,回到家乡植桑养蚕。

“我上学学的是采矿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三门峡灵宝市的一家国企金矿工作,曾是三门峡效益最好的单位。”于超峰告诉记者,1997年,单位组织驻村扶贫,他所到的村落是卢氏县的一个养蚕专业村,在那里他爱上了植桑养蚕,也爱上了丝绸文化。

2000年左右,于超峰开始在老家栽种桑苗和养蚕。“那时候,不管刮风下雨,我几乎每周都要来回于三门峡灵宝市和洛阳新安县石井乡,两地相距近300公里,一半儿时间都花在路上,但我还想回来看看种的桑树、看看养的蚕,忙起来的时候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变得更少了。”于超峰回想当时艰难的场景眼含泪水。

后来,于超峰还自学了织布。“我是打心眼里喜欢,2013年,我从单位辞职了,回到老家就做这一件事。”于超峰告诉记者,中国的丝绸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国的四大发明一样,植桑养蚕和缫丝织绸,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东都洛阳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他想把这些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下去。

一开始,于超峰和妻子在龙潭大峡谷景区租了一个门面,虽然挣钱不多,但家人常伴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情,他们分外开心。如今,二人将店面开到了黄河神仙湾研学基地,这里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他们所钟爱和坚持的蚕丝和丝绸文化了。

“孩子、游客过来参观体验时,我和妻子经常是一遍遍反复讲解,看到他们求知的眼神,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很有意义。”于超峰说,做这件事从不在乎挣多少钱,他现在满脑子想的是怎么能把蚕丝织好,让更多人在这里了解蚕丝制造工艺,感受丝绸文化的魅力。未来,他还想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把这门手艺传承给更多人。

相关推荐:

 · 劳动者·中国梦|彭军洪:盾构机的“心脏”理疗师

 · 劳动者·中国梦丨李朝辉:24小时在线的供水抢修人

 · 劳动者·中国梦丨“高姐”罗丹:从列车员到列车长

 · 劳动者·中国梦|徐欣:地铁乘客安全的“保护神”

 · 劳动者·中国梦 | 李光胜:与铁塔为伴的勇敢者

 · 劳动者·中国梦丨小镇青年闯郑州成为美发师 梦想开家自己的店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