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点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张波 张亚林 文图
“还有三条毛毯,我身上穿的,俩妞穿的都是政府发的。”7月29日上午,在新乡学院附属中学安置点的李爱兰,忍不住抹了一下眼泪。在铺着厚厚棉被、用课桌拼成的床上,李爱兰的两个女儿低头看着手机。
一家六口从洪水中转移,儿子下船当了志愿者去救人
李爱兰的家在新乡市牧野区寺庄顶村,7月22日,李爱兰还和村民一起在流经村头的共产主义渠堤岸上装沙袋,加固大堤。但到了23日上午,汹涌的河水却迅速冲到了村里。李爱兰家的地势较低,3个多小时的时间,洪水就涨到了将近三米的高度。她手机内还保存着22日下午小女儿在门口玩水的视频,当时,路面积水还未漫过女儿的脚面。
李爱兰一家六口人,婆婆、丈夫还有三个孩子。大水突然向家里涌来时,李爱兰曾尝试去堵住院子大门,但数次都被丈夫拽回。婆婆、孩子被迫上到了家里的二楼,李爱兰则赶紧抢救位于一楼的家产。把批发过来的十几包卫生纸扛到2楼后,李爱兰才想起其实还有好多贵重的物品没有来得及拿。
一家人在2楼困守一夜。直到24日上午,救援队开着橡皮艇进到了村里,一家人终于被接了出来。丈夫和婆婆被安置到了新乡市第十中学,李爱兰和12岁、13岁的两个女儿被安置到了新乡学院附属中学,26岁的儿子被救援队救出村子后却不见踪影。心急如焚的李爱兰打通电话后,儿子告诉她,“我跟着救援队当志愿者了,家里不用操心”。
被转移安置村民衣食无忧,孩子们开始快乐生活
用课桌拼成的床上,铺了厚厚的两条棉被,还有一条横放着被当做了枕头。李爱兰将被子一层层掀开让记者看,“还有三条毛毯,我身上穿的,俩妞穿的都是政府发的。”李爱兰说,
新乡学院附属中学的石丹丹老师告诉记者,接到安置受灾群众的通知以后,接收的第一批捐赠物资全部来自于学生家长,这令学校老师们十分感动。“就在家长群内发了一个倡议,学生家长捐被子、捐衣服,真是特别踊跃。”家长们不光捐来了被子衣服,更有热心的学生家长做好了可口的饭菜,送到学校。
被转移安置在这里的孩子众多,学校老师想方设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学校老师和红旗区的志愿者们也带着黏土手工课程来到孩子们身边,进行黏土制作。从绘画与书写开始,即便家园受到暴雨的侵扰,五颜六色的彩笔在画纸上留下孩子们最愉悦的情感。
牧野区财政局的志愿者贾培培也一直坚持在安置点,她更多地在对接政府资源。从最初的忙乱过后,如今,接收了200多人的安置点已经井然有序。安置点内建起了自己的食堂,群众吃的饭菜花样大大增多。
【志愿者“救”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