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记者 莫韶华
唐宫夜宴、考古盲盒、华夏古乐、联名T恤……一次次文化创新尝试,一件件爆款产品,河南博物院仿佛找到了文物“出圈”的密码,不断为人们带来新的惊喜。如何让文物走出“深闺大院”,如何打造文创IP?在全国两会期间,大河网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解密河南传统文化“C位出圈”的密码,介绍对文物保护的建议。
“四轮驱动”!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深耕文物考古工作近30年,马萧林对文物“活”起来有着深入的思考和广泛的实践。
他认为,“活”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让文物更多地走近群众;二是让文物走进百姓生活,让人们把“文物”带回家。这就要求文博工作者既要吃透文物背后尘封千年的历史,又要了解群众的心理,能巧妙地将文物元素与观众的喜好相结合。
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河南博物院在表达方式上融合新技术,在打造有温度的展览、做有深度的社会教育、做有热度的文创产品的基础上,还在科技赋能文化、创新表达方式等方面做出了众多有益的尝试,利用5G、AR等新技术,开发沉浸式展览和体验,成功唤醒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马萧林还提出“四轮驱动”的概念。既在社会教育上不断进步,致力走在同行前列;将成立20余年的华夏古乐团打造成“金色名片”,传承发扬音乐文化遗产;激励员工思考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最后就是触网,即网络平台的新闻发布以及文化产品宣传,这是时代衍生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马萧林觉得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研究和利用,更有利于文化创新。
“文物,绝不是静止的古董,它是活着的历史,每一件都镌刻着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带领着人们展开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马萧林说,文物只有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随之“活”起来、“火”起来的,不仅是文物,更是深厚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居安思危,提升文博单位安全应急管理能力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火灾事故、各类自然地质灾害等突发性安全事件严重危害文物安全。
据马萧林介绍,我国文物资源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管理使用状况复杂,火灾和自然地质灾害等安全风险压力大,一些地方突发性文物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我们应增强应急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防患于未然,有的文博单位还存在应急预案不完善、应急物资设备不完备、应急演练流于形式、应对能力较差等问题。”马萧林介绍称。
因此,他建议文博单位应强化应对文物安全突发事件防范的风险意识,列出安全风险清单,制订应对措施,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建议国家出台文件,进一步规范文博单位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工作,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指导他们科学编制防控火灾事故、自然地质灾害等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面梳理应急处置流程,协调各方面应急保障资源,强化各项应急管理措施落实。
加强新中国城市街区遗产保护,留住城市记忆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新中国城市街区遗产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特定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承载了城市的集体记忆和历史文脉。
据马萧林介绍,目前,全国共划定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有970片,确定历史保护建筑4.27万处,数量虽然大幅增长,但许多城市街区没有纳入保护名录,且存在重古代、轻近现代的倾向。
“新中国城市街区遗产大多处于城市繁华中心,保护和管理问题日渐突出,有的建筑陈旧、街道狭窄、设施落后、缺乏公共活动空间,难以满足高质量现代生活需要;有的管理状况不一,整治方案众口难调,改造工程难以实施。”马萧林说。
对此,他建议各地进一步摸清新中国城市街区遗产的分布与保存状况,对具有重要价值的街区,按程序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尽快开展划定和挂牌工作;结合老旧小区、街区改造,开展老旧建筑加固修缮,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护其历史肌理和景观风貌;用“绣花”“织补”微改造方式,补足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将具备条件的街区改造为博物馆、陈列馆等。
加强红色水利遗产保护,推出精品旅游线路
马萧林多次走访后发现,目前红色水利遗产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不多,在各省公布的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中仅有86处,占公布名录的0.5%,只有红旗渠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保护中面临着认识不足、难于利用、精神弘扬不足等问题。
如何加强红色水利遗产保护利用?马萧林认为:“首先,需要强化制度建设,夯实保护基础,进行顶层设计,出台相应的保障制度。其次,深化科学研究,加强整体保护。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加强水利发展史相关实物、文献、档案、史料、口述史的抢救、征集与研究,深入挖掘水利遗产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马萧林建议,结合红色水利遗产具有可持续性的特点,将其进行分级分类改造,加大符合条件的水利设施开放力度,将闲置空间改造为博物馆、陈列馆。同时,通过深入挖掘遗产蕴含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推出一系列高品质的水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探索红色水利遗产与现代生产生活融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相关推荐
·文化“议”点丨全国人大代表李树建:拥抱互联网,深化艺术院团改革,让更多人爱上豫剧
·文化“议”点丨全国政协委员宋华平:调研摸底教学情况 推动中小学书法课健康发展
·文化“议”点 | 全国人大代表廖华歌:用心用情讲好河南故事 持续深入开展全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