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亲历记丨我家四代的移民生活

2022年05月12日21:01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吃水不忘挖井人。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在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专题调研南水北调并召开座谈会一周年来临之际,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联合河南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发挥人民政协文史资料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推出特别策划《南水北调亲历记》,从规划建设、移民征迁、文物考古、水质保护等多个方面,记录河南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作出的努力,讲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背后的动人故事,进一步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贡献力量。

大河网讯 (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记者 魏蔚 )为了丹江大坝的建成,为了丹江水库的蓄水发电,为了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辉县市常村镇沿江村会计李德钦家祖孙四代都当了移民。

“2011年6月27日是我们终生难忘的日子。以前是父亲带领着我们全家搬迁,这次是我带领着父亲、妻子、儿子、儿媳、孙子全家四代人搬迁。早晨天还没亮,搬迁的场地内就热闹起来了。搬迁的客车队,病人所坐救护车的车队,都早早地驶入场内。每辆救护车内,都有一名医生,还有急救的药物。帮扶搬迁的工作人员招呼着人们站好队,由迁出地的县乡领导主持开欢送会。欢送会开过之后,帮扶队的工 作人员拿着自己所包户的名单,喊着每个人的名字,指挥排队依次上车。待人全部上车后,指挥长说:‘出发!’车队就一辆接一辆地开动了。每一辆客车内还有一名帮扶工作人员负责移民的安全。前面有警车和安置地领导的车引路,后面有迁出地领导的车护送。到了渡口,码头上红旗招展,迁出地镇所有领导干部都来到码头上欢送,还有一些群众和镇政府组织的乐队也在码头欢送。敲锣打鼓、唢呐声响成 一片,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2011年6月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搬迁工作开始启动,这是李德钦描述的当时搬迁场景,他回忆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崭新、美丽、漂亮的村庄,前边9排是别墅式的楼房,中间是一排排雪白墙壁的两层楼,后边几排是雪白墙壁的平房。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旁,一根根路灯杆笔直地矗立着,路两边栽着四季常青树。村委会的房顶上还架着高音喇叭。县里的领导还为我们召开了欢迎会。欢迎会后,各家各户由安置地的 一名帮扶工作人员带到自己的新家,负责做晚饭。其他的帮扶工作人员负责把我们的家具物品搬到家中放好,我们只管清点。”

搬迁工作顺利完成了。但如何实现国家提出的“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摆在了村支两委的面前。村支两委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大会,反复研究,最后达成共识,发展项目经济,搞好土地流转,节约劳动力外出或就近务工,动员大家报项目,确定土地流转户。

2013年在辉县市移民办的大力支持下,拨付给沿江村43万元建了一个养羊场,可养羊300多只。2014 年辉县市移民办拨付40万元给沿江村建了4个香菇大棚,可种植香菇将近4万袋,每个棚每年可收入2万多元。

李德钦家祖孙四代移民,他说:“从13岁就随父亲开始搬迁,而让我感觉最好、受益最多的就数这次了。国家给每个人都拨了搬迁款,每人给盖了24平方米的平房,每月还拨发生活补贴50元,还有搬迁奖金,每人给旱地1.4亩,若是水浇地1.05亩,还支持项目发展。安置地政府按每家人口的多少,配备了床、电扇、小厨柜、炊具等。和前几次搬迁相比,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亲历记》图书整理报道)


相关推荐

 · 南水北调亲历记丨鹳河两岸的坚守

 · 南水北调亲历记丨智取 “膨胀土”

 · 南水北调亲历记丨为了北送的那一库清水

 · 南水北调亲历记丨为移民建设最美新家

 · 南水北调亲历记丨十年坚守 只为清源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