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晓荷 本报通讯员 胡瑞志 徐君强
7月29日,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的野战训练场,一场实战化战斗演练正在进行,透过硝烟,记者看到率先发起冲击的队伍擎着一面鲜红的旗帜,上面“钢刀连”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在“钢刀连”荣誉室里,“杀开民权门”“钢刀连”两面旗帜和几双被血浸染的手套,格外引人注目。“‘钢刀连’的荣誉室里没有钢刀,旗帜和手套就是官兵心中永不褪色的利刃钢刀。”指导员任帆动情地说。
一条看不见的红线跨越时空,将两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串联在一起。
1949年1月,在天津战役中,该连奉命强攻被敌称作“天津之标准工事”的民权门。面对密集火力,全连官兵勇猛奋战,将写有“杀开民权门”5个字的红旗插上了天津城头。之后,他们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反击,被授予“钢刀连”荣誉称号。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勇猛无敌、勇当先锋、勇于担当、勇立潮头”的“钢刀精神”融入官兵血脉,历久弥新。
军改之初,空中突击旅首次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成为陆军由平面作战向立体攻防转变的标志性力量。“钢刀连”光荣地承担起由传统步兵向突击步兵转型的任务,一支能飞善打、快速反应的空中突击力量应运而生。
而一双双破旧的血手套,就是官兵努力探索转型的历史见证。“一开始练索降,大家控制不好速度,抓绳比较紧,白手套在一次次训练中被血泡染成血红色。器材室保管员每天把损坏的、带有血渍的手套收集起来,时间长了,手套上的血色变成了黑色,装满了四个麻袋。”“钢刀连”尖刀班班长、二级上士王祥宜说。
从没有教案、没有训练场地、没有专业装备的“三无”窘境,到如今偌大模拟机降场、专业装备设备、一体化空地联训,该旅实现空中与地面强强联合的换羽腾飞。如今,血手套激励着新时代“钢刀传人”奋勇争先、克敌制胜。
前不久,在塞北大漠,钢刀连官兵搭乘运输直升机“蛙跳”至目标地域,悬停开舱、抓绳离机、顺势下滑,战斗队形随即展开,空中力量与地面力量“攥指成拳”,低空突防、战斗穿插等高难课目次第上演。在永不间断的红线牵引下,“钢刀连”官兵锚定强军目标,逐梦强军征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