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东坡 本报通讯员 蔡霖伟
有一支以“红军”命名的部队,参加过井冈山会师,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又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在血与火中见证了我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这就是武警第一机动总队驻豫某支队“红军营”。
盛夏时节,在“红军营”驻地,一场搏击对抗激战正酣。身材较为矮小的战士李清杰在努力寻找对手的弱点,突然他一侧身,一记扫堂腿把对手撂倒在地。
“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老排长鲁湘云带领8名战士靠一条小木船就打败了敌人的铁甲舰,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李清杰说,作为新时代“红军营”战士,我们更要敢于亮剑,不畏强敌敢较量。
不畏强敌是“红军营”的底色。时间回到1934年11月30日的湘江战役,作为先头部队率先渡过湘江的“红军营”官兵,为保卫界首到脚山铺之间的渡河点,已同数倍于己的敌人血战三天两夜,鲜血染红了湘江水,战士们无一人退缩。
90多年来,这支诞生于国民革命军武汉警卫团的队伍,经历大小战役战斗千余次,积淀形成了“打不烂、拖不垮、累不死”的“红军营”精神。1996年转隶武警部队,先后完成诸多重大任务,11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1998年,特大洪水肆虐,长江流域告急,“红军营”官兵40多个日夜始终战斗在抗洪第一线。去年7月郑州抗洪抢险期间,网上一段视频中,一双泡得发白起皱的脚感动了万千网友。为了尽快恢复米河镇的面貌,连续多日抗洪抢险的“红军营”战士们,又不顾疲劳在没过脚踝的泥水里连续清淤近8个小时。
比武竞赛中争先夺优的排长闫佳明、为参军三个月通过“专升本”的邓泽华、勇救落水儿童的班长张世杰……作为新时代“红军营”战士,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红军营”精神。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我们更应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征程上的赶考之路。”“红军营”大队长何天慈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