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出彩河南人丨新“桐柏英雄”——记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党支部书记李健

2021年09月19日08:05

来源:大河网

  黄金梨丰收了,李健笑开颜。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李栀子摄

  河南日报记者 宋华茹 孟向东 刁良梓 通讯员 杜福建

  桐柏山,英雄的山。

  自古至今,桐柏英雄层出不穷。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主人公,断臂残腿,却被村民奉为心中的“英雄”。

  20年前,他是村里最早骑上摩托车的致富能手;10年前,一次意外让他重度残疾,家徒四壁;5年前,他再度创业、脱贫致富,并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2019年5月,他作为“全国自强模范”赴京受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他是谁?

  他就是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党支部书记李健。

  站起来要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街边,民居青砖灰瓦,墙画栩栩如生。“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看不完数不尽胜利的消息……”豫剧《朝阳沟》中的旋律悠然响起。

  9月,走进付楼村,文明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

  高高瘦瘦,国字脸,皮肤黝黑,一派温煦平和。看着李健走来,记者完全没在意他右臂袖管空空荡荡,强烈感受到的是如他名字般的稳“健”有力。

  初见李健,记者急于去探究:要多强韧的精神,才能支撑他战胜死神走到今天?要多坚定的信念,才能让一个农民历练为受村民拥戴的“当家人”?

  2011年12月30日,是李健人生的分水岭。

  这天大风。午后,电工李健和同事一起去检修一台出故障的变压器。

  风刮得铝合金梯子直晃,技术最熟练的李健替下同事自己爬了上去。一阵风袭来,李健脚下一抖,他下意识伸出右手抓住了什么,随即失去了知觉。

  “那时他右手、左腿都着了火,腿上发黑的骨头露在外面,上面一点肉都没有。”每当回忆起那一幕,同事都心惊胆战。

  伤势太重,镇医院和县医院都不敢收。昏迷的李健被辗转送到南阳市一家医院,医生估计他活不过24小时,只让交了400元住院费。

  一时清醒一时昏沉,第二天,李健睁眼看到自己烧黑的胳膊、腿,他惊恐、绝望,可随后想得最多的是:我走了,家人怎么办?

  从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到洛阳正骨医院,11次手术!先是截掉右手两根手指,再无奈截掉坏死的右臂。在李健的强烈要求下,医生把他的双腿绑在一起,用右腿的皮肉组织嫁接到左腿上,抽取腰部和右腿的骨头植入左腿,整整49天不能动,让左腿再造重生,之后又将两腿生生分开……左腿保住了!

  麻药过后,无休无止的剧痛淹没了李健。不光身上疼,心里更凄惶,好几次,他都想从病房的窗户跳下去,一了百了。

  他前后住院快两年,回家时,医生断言:“你能活下来已经是个奇迹,往后能站起来就不错了,走路不可能!”

  夜深人静,李健感受着不复存在的右臂、不能着地的左腿,热泪滚滚,今后的路在哪儿啊?……

  “老父亲70多岁了,儿女都正在上学,小弟是二级残疾、智障,没有路也得走下去!”从能下地开始,李健就拄拐锻炼,左脚脚尖一落地就疼得站不稳,一天到晚摔得身上青青紫紫。

  后来,他自制了滑轮凳子,一步一挪练走路,一步疼出两眼泪。半年多后,他终于甩开了拐杖,这时候,家里的地板砖已经被滑轮凳子硬给刮掉了一层……

  李健,站起来了!

  富起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

  躺在病床上,煎熬,站起来的李健,焦灼、自卑。

  一场大劫,让家里债台高筑。他想打工却没地方要他,父亲出门借钱时大腿又被撞骨折。看着一家老老少少和一张张借条,李健“感觉自己是个废人”,心头的大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总想“死了算了”!

  2014年年初,李健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时任埠江镇镇长、现任桐柏县教体局党组书记的王诗东是他的帮扶责任人。

  “我听说,你是条汉子,没认过怂,你这一死,可不成了笑话?!”坐在李健面前,王诗东一上来就“攻心”。

  随后,王诗东抽空就去找李健促膝长谈。他专拣李健过去种木耳、种葡萄、转运粮食的“得意之笔”说话。起初不吭一声的李健,不知不觉被“生意经”吸引。王诗东趁势加一把火:“干了才有活路,你有头脑有经验,找对路子一定能行!”

  “与其苦熬,不如苦干。”他李健受尽千般罪活下来,图的不就是一家人有个指靠吗?拼一把!再坏能坏到哪儿去?李健求亲靠友筹措来20多万元,租赁150亩土地种植大葱,工费都先赊账。

  所有希望都压在了那些宝贝大葱上。每天天不亮,他就出门,天黑才回家,中午在地里冷馒头就冷水。浇水、施肥、栽苗,间距要均匀、葱苗要插直……李健钻研着技术要领,一丝不敢马虎。超负荷的劳动,使他的伤腿发炎,流血流脓愈合不上,可他都顾不得了。

  到了2014年秋冬季,精心呵护的大葱长得齐腰高。然而,新葱上市,却卖不动了!因当年各地种植量太大,大葱价格从每斤4元一路降到每斤0.1元都没人要,李健赔了25万元,血本无归。

  不幸的浪头,连连拍击下来,不给拼命挣扎的李健缓口气。

  那年冬天,老母亲过度伤神突发心梗去世,不久后,妻子脑出血落个偏瘫。想到刚过去的多少个冬夜守着大门口等候自己的慈母,看到拖着病体还劳作不停的妻子,自责、愧疚、挫败、绝望像灰色的大网罩住了他,李健整夜整夜合不上眼……

  李健的状态,让镇干部、驻村干部的心,揪得紧紧的。他们一遍遍给他鼓劲儿:“今年大家赔了,明年种葱的人肯定少,接着干、不能放弃。”

  亲戚朋友都不赞成李健再种大葱,已经上大学的儿子看得豁达:“爸,赔了说明你能干事了!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儿子的话,如同打开心结的钥匙,李健又拿出了和死神搏命时的顽强,决定“东山再起”。

  苦干,不等于蛮干。这一次,李健花两万多元买了一辆旧面包车,单手握着方向盘,带上干粮先去新野县问葱籽销售情况,又到武汉、郑州等省内外20多个城市,探市场、找菜商、跑渠道。

  鸡蛋不能都放到一个篮子里。2015年,除了种大葱,李健在租来的100多亩地里头还种了花生、玉米、水稻、枇杷。加上贫困户入股分红、种粮补贴等收入,2016年,他不仅回了本、还了债,还净赚13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

  战胜伤痛、摆脱贫穷,逆袭的李健,从此不同。

  带起来带领乡亲一起“攻坚”

  就在2014年种大葱的忙碌时节,李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他感恩:

  在绝望得没有一点指盼的日子,王诗东和村镇干部来到他身边,一番番指点迷津的话,就像冲破暗夜的光;

  父亲骨折、妻子住院,镇村党员干部跑来给他宽心、帮忙,暖流驱散笼罩心头的乌云。

  他不忘:

  刚出事故时,在如坠深渊似的痛苦里,桐柏电业部门的领导、同事呵护在身边,几名党员轮流陪护;

  回家养伤后,村党支部的成员几乎天天到家里去,帮着他锻炼康复,农忙季节还分担农活。

  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健一家得到托底保障:俩孩子上学有教育补贴,弟弟有最低生活保障,家里3名残疾人有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还获得了大病救助;种田呢,有免费技术培训,有化肥和种苗补贴,每年到户增收还有入股分红……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我的帮助,还有各项政策的实惠,可真是幸福从天降啊!”李健要入党,用一辈子去回报这恩情。

  念想落地、生根,朴素如泥,却真挚非常。李健全力以赴,他要尽快脱贫,像党员那样,能带头、能担当。

  2015年6月25日,李健如愿以偿在党旗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强的他,热泪盈眶。

  入了党、脱了贫,李健考虑的是,下一步咋带贫。

  李健在承包的几百亩地里种植大葱、木耳、香菇等作物,他招呼本村的贫困村民去地里干活儿,给的报酬足不说,还鼓动大伙儿道:“谁要搞种植,我教技术、引苗育种,帮忙跑销路。”

  2017年,葱价再次大跌。可李健的销售渠道多,仍然有得赚。村里其他葱农的葱,他帮着卖,一时卖不出去,他冒着赔本的风险,全部收购,前后代销30多吨大葱。那一年,周边不少葱农都赔了钱,可付楼村的葱农却有盈余。大家对李健感激不已。

  2018年年初,村“两委”要换届的消息传开,村民很关注。“付楼本就穷,原来的村支书考上了公务员,村里群龙无‘首’,大家都盼着有一位能主事的‘当家人’。”村党支部委员张克回忆道。

  老支书张金坡等几位老党员认真合计了一番,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李健。他们请前任支书找到李健,热切地鼓励他:“虽然你少胳膊瘸腿,可你敢闯会拼,村里人都信你,你咋不竞选村支书呢?”

  这话把李健“激”住了。从惊诧里回过神,他开始认真琢磨起来:一个党员的影响力毕竟有限,当了村支书可以更好地带动全村搞发展。

  然而,除了儿子支持,家人都不同意他竞选,怕他身体承受不了,担心家里的日子受影响。

  自己能胜任吗?带着满腹纠结,李健找到王诗东求教。“没有工作经验,可以学。不怕你身残,干好了就有形象。”王诗东的话一如既往令他豁然开朗。

  “太多理由不让我去竞选村支书,可我想把付楼变得更好。”回忆当初下决定的那一刻,李健说,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盖过了犹豫彷徨。

  当年4月,付楼村“两委”换届,李健宣布竞选村党支部书记。

  热门的新支书人选、27岁的代理村支书刘征率先上台演说,李健则坐在人群后面最不起眼的角落里。轮到他时,他局促地走上台,简洁几句话,却掷地有声:“残疾人不等于废人,俺当上村支书,保证一碗水端平,带领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路。”

  最终,李健成了付楼村的“当家人”。

  领起来用心用情,“当家”就不难

  采访李健前,电话联系他。早上8点多,他在开会,对接镇上的工作;上午10点多,他入户走访;中午12点多,终于能说上话了,可讲个两三句就被打断了,不是有人找就是有事要回应……

  这是李健工作的常态。

  宁管三军,不管一村。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李健才知道其中的难。

  穷,是付楼发展的拦路虎。在附近9个贫困村里头付楼最穷。2018年以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安全用水没保障,大热天一开空调就跳闸。

  村民思想闭塞,大事小情争执不断。再加上村里领导班子不团结,拧不成一股绳,工作难开展。付楼成了有名的上访村,矛盾摞着矛盾,盘根错节,想撕开一个口子,谈何容易!

  李健上任后,各种难题就如乱蜂蜇头。每天一开门,门口就堵上十几二十几个人,常常一言不合,就有人指着他说难听话。角色变了,群众对他的要求也变了,过去他帮助别人得到的都是感激,现在变成了分内应当,村民各种质疑不满。

  通过大量走访,李健发现,群众最需要的是政策公开公平落地,这才是破局的关键。

  当时正赶上桐柏县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李健和时任驻村第一书记孙端等商议,要把付楼村的低保认定“推倒重来”,用公平公正为村“两委”树威。

  “谁想申请低保就站出来当众说说理由,让大伙逐条核实。合理,批准!不合理,取消!”2018年7月18日晚,已经有20多年没开过全体村民大会的付楼,能到会的都到了。镇领导班子和其他行政村的干部全部到场旁听。

  这次低保认定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民大会召开前采集村民家底信息、公示标准程序等,会后村民小组具体评议、票决公告。最后的认定结果,全村无一人提出异议。

  埠江镇党委书记刘启群知道,李健的弟弟好多年前户口就单列出去了,按照规定,完全可以继续享受扶贫政策,但他主动要求取消。

  “人家李健一个残疾人都能养全家,咱有啥理由躺在扶贫政策上睡大觉。”贫困户肖自学家4口人有3个残疾,李健帮他在碱矿找了一份工作,月收入2000多元,他带头申请退出低保。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健这把火烧得热烈。但村里多年沉积的矛盾,岂是一朝一夕可以化解?

  付楼村整体脱贫后,李健最挂心那些未脱贫户。2018年年底,李健了解到,发展一项“到户增收项目”,一户能补助5000元。他欣喜地挨户讲政策,动员有劳动能力的抓住机遇。

  磨破了嘴,跑断了腿,一位李姓村民动了心,第二年春天种了11亩花生,加上政策补助的5000元,一季花生净赚2万多元。李健高兴地上门,想给他算算账,鼓励其他未脱贫户也干起来,可迎来的却是当头一棒:

  “你鼓动我种花生,就是为了不让我享受贫困户政策,你是编着圈套让我跳啊!”这位村民怒气冲冲把李健往门外推。

  顶住周围的指指点点,李健耐心解释:“脱贫不脱政策,过去该得的一分不会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9年春节,李健自己花钱给村里的未脱贫户每户送了10斤面粉和一袋米,没想到背后却有人嘀咕:“准又是拿着村里的公款,给他自己赚人情。”

  捧出一片真心,却屡被误解,难过加上劳累,李健的身体出了问题。

  2019年上半年,李健的手发抖,连手机都攥不住。到县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轻微脑梗,强制他在医院休息半个月,并严肃地警告他:“你这是工作压力太大、疲劳过度所致,要是不注意,下半辈子也许就瘫在床上了!”

  李健心潮翻涌:这一年来,为了把村里的事儿办好,他睁眼闭眼都提着劲、操着心,还是不被认同。是自己能力有限,工作方法有问题?还是人心难测,众口难调?

  深深的挫败感啄食着李健的心。

  妻子含着泪乞求他:“好日子刚没过两天,你可不敢倒下了!这村支书咱不干了!”

  李健,这个从不向命运低头的“铁人”,在沮丧中有了辞职的念头,就是不为自己,也要为一家老小着想啊。

  得知李健的想法,时任埠江镇负责付楼村工作的责任组长赵杰又用上了“激将法”:“干啥事情都不容易,你这半途而废,可不辜负了大伙儿的信任?!我们是你强大的后盾,有难题大家一起来解决!”

  乡里乡亲也带着营养品来了。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握着李健的手不放:“健啊,有意见的是个别人,大多数乡亲都知道好赖。村子刚刚变了样,你不能丢下不管啊。”李健紧绷着不让眼泪落下来。

  小家好管,管理近2000人的“大家长”,却不是付出真心就能当好的。但想到组织上殷切的期待、父老恳切的神情,李健下定决心,再次向自己发起“挑战”。

  从医院出来的李健,又满血复活。在日复一日的历练中,他愈加体会到啥是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农民有啥事都依靠基层组织,作为领头人,就是要用心用情,为群众解烦忧、让群众得实惠。”

  用公心得民心。李健和村“两委”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村里的党员、群众代表、村民小组都参与进来,陆续解决了贫困户认定、扶贫工厂征地、投资项目落实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多付出,干在前。盛夏,肖庄村民组自来水管线坏了,李健自掏腰包买了300多米水管和热熔器,忙了两天,自己动手接水管、埋管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买来大米、面条送给村里的困难户,又买了10万只口罩送给村民,让大伙儿安心“宅家”,安全“外出”。

  埠江镇前埔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义是位“老支书”,但他最佩服的人却是李健:“我认为不可能的事儿,他都做成了。这几年正是脱贫攻坚最难最关紧的时候,3年干了10年的活儿,他可真不简单啊。”

  内心有光,李健不断超越自我。

  美起来甘苦自知担当无悔

  足有7米长的半挂车装满了香菇,4元一斤,一个大胡子的外地商人现场转账,群众看得一愣一愣的:“这香菇可是真金白银啊。”

  回忆起2019年李健卖香菇的情形,付楼的村民记忆犹新。

  付楼整体脱贫后,富起来的农户仍是少数。李健和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商议,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还得靠产业。

  “农民家底薄,赚得起赔不起,只有见到效益,才会放手干。”2019年年初,李健自家先种5万袋香菇,事先就联系好销路。看见香菇一袋袋被收购走,村民们开始跃跃欲试,李健趁热打铁,带着十来户乡亲热火朝天干起来。

  70多岁的张荣华是最早的受益人之一,他当年种了4万袋香菇,一下子赚了十几万元。种植香菇的村民多了,李健牵头建了付楼村香菇种植基地,为菇农提供香菇袋,包技术服务和销售。2020年,付楼村香菇种植规模发展到了100多万袋,带动20多户村民,每户净收入3万元以上。

  有件事让赵杰尤为难忘:“有天我有急事找他,打了20多个电话都没人接。跑到像蒸笼一样的大棚里头一看,李健只穿个短裤,正在给香菇浇水施肥。看到他身上的伤疤、变形的左腿,一步一挪的样子,那一刹那我突然掉泪了。”

  走一步,看两步,李健时刻关注香菇种植的新趋势,盯着建设现代化香菇棚、引进先进种植技术这个方向,谋划做大香菇产业。

  也正是在2020年,南阳市在全域铺开乡村振兴联合党委工作,针对乡村振兴中的难题,握指成拳抱团发力。桐柏县在付楼村成立乡村振兴联合党委,下设特色产业推进等4个联合党支部。

  倾听李健的想法,时任联合党委书记,桐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明指导联合党支部整合帮扶项目,协调投资350万元,帮助付楼村建设了现代化香菇大棚。

  李健又天天琢磨,从哪儿引进资金、项目,怎么让付楼的香菇走上深加工的路子?

  在一次脱贫攻坚宣讲会上,李健结识了农业专家陈增喜。他恳请陈增喜帮忙联系引进一个有实力的香菇加工企业。不几天,陈增喜就打来电话:“我帮你找到了,王万斌,在上海做了多年香菇生意,在南阳还有公司,不但懂技术,还有销路。”

  李健喜出望外,开着他那辆破“面包”,一趟趟跑南阳,找王万斌沟通想法、请教技术。6次拜访,终于达成合作。

  如今,王万斌的香菇企业扎根付楼村整一年,已建成8个现代化的菇棚,清一色的钢筋骨架,3米多高,温湿可控。“目前这里有10万袋,全部是反季香菇,比应季香菇价格要高。”说这话时,李健乐得眼都眯成了一条缝。

  他用左手娴熟地翻着微信朋友圈,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摆向荣等商界“大佬”都在里面,这可是李健真心结交来的助力致富“豪华团”。

  短短3年,李健思谋的“项目带来资金、带来技术,留下带不走的产业”的增收体系渐成现实:养牛场、黄金梨基地、香菇种植基地,秸秆制炭环保企业、扶贫车间,都如“满天星”般点亮了付楼,全村232户826名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付楼人的小康日子刚及格,一口气都不敢歇,得抓住时机奔向乡村振兴。”李健目前忙着学习电商和引进有科技含量的种植项目,期待付楼也站上加速跑的风口。

  “李支书就是一个‘专职村干部’,家都丢一边,钱也不顾挣了,一心都扑在村里。”埠江镇党委副书记、付楼村包村干部杨吉鸽非常服气李健。

  让李健欣慰的是,如今付楼村每户都有两到三个增收项目,年人均收入达13500元,比2018年增加1万余元,“能给群众办点实事,感觉比我自己挣钱都开心,这就是我最大的价值。”

  告别时,李健轻轻挥舞左手。车渐行渐远,他和身后的村子,逐渐模糊。回想这条路、这个村、这个人,记者不禁心潮澎湃:中原大地上像付楼一样的村庄和万千乡亲,在“领头雁”的带领下,不正在躬身奋斗、一笔笔描绘“乡村振兴”的瑰丽图景吗?

  延伸阅读:争做出彩河南人

  争做出彩河南人丨新“桐柏英雄”——记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党支部书记李健

  争做出彩河南人丨留村有个“椒书记”

  争做出彩河南人丨逆风而行 站在前方

  争做出彩河南人丨善用“巧劲儿”的城建人

  争做出彩河南人丨冀屯之问——再访“太行崖柏”赵化录

  争做出彩河南人丨春苗护“春苗”

  争做出彩河南人|朱明明:在平凡岗位书写新时代警察故事

  争做出彩河南人|用温情抒写时代的“战地”记者

  争做出彩河南人|三代“活铁犀” 一家治黄人

  争做出彩河南人|驰援武汉的重症执甲人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