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康梦已圆,回眸今昔巨变,你是否也曾这样想过——啥时候能住进高楼大厦?啥时候河两岸都是绿树红花?啥时候今天买的东西明天就到家?现在,都实现了!从梦想到现实,河南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奋斗的生动实践,一张张新照片见证了期待的幸福生活。大河网联合“纪录小康工程”河南数据库,推出“豫见小康记忆”系列策划,向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献礼。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门新老照片对比
大河网讯 “青瓦飞檐,古香古色!”近日,坐落在贾鲁河畔的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很多人不仅到这里一睹百年名校风采,还拍摄了很多校园的“高颜值”照片。网友“莘莘学子”在大河网眼遇社区“豫见小康记忆”话题帖中留言,“以前从没想过河大会搬到郑州,曾经的河南高校资源不足,大量的人才不能考取很好的大学。如今,咱们河南娃家门口就能上‘双一流’大学,期待河南能建设更多的‘双一流’高校!”
在“纪录小康工程”河南数据库中,一组河南大学新老照片的对比让人感慨万千。从教育资源紧张到“双一流”大学就在家门口,河南的教育事业发生着巨变。
百年名校见证教育变迁
河南大学旧校舍
“明年,就是河南大学110周年校庆了!”10月25日,谈及教育发展,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硕士生导师薛兴广拿出了自己珍藏的老照片,向记者介绍起这所百年名校。作为一名摄影系老师,薛兴广不仅收集了许多河南大学的历史照片资料,还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河南大学的变迁。他说:“如今,走在校园的小路上,看着古朴典雅的建筑,感受着百年河大沉淀的历史文化,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河南大学历史系创建于1923年,是河大设立较早的系科之一,迄今已走过80多年的光辉历程。”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魏千志告诉记者,河南大学的文物馆里有历史文化学院建院以来收集的4000多件文物藏品、史学资料、研究成果等。
如今的河南大学校园
9月9日,省委书记楼阳生来到河南大学,参观了河南大学文物馆,他指出,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研究夏文化、探寻中华文明起源既是使命责任,又有独特优势。要把夏文化研究作为重大专项课题,把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集中攻关,努力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如今的河南大学校园
截至目前,河南大学有开封明伦、金明和郑州龙子湖三个校区。2021年9月25日,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正式启用。郑州校区的定位是“双一流”建设高端平台,目标是建成高水平国际教育平台、高层次人才聚集平台、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高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对外形象展示平台等6大平台。
如今的河南大学校园
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
除了校园建设的变迁,教育方式、内容等也在不断改革前进。“我小学毕业那一年正好赶上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统一实施,小学毕业直接划片上了初中。”一名80后网友回忆说,以前自己上学那会儿除了正常的课程,可能就是六一没有什么课余活动。如今的学校课程设置不仅科学全面,而且丰富多彩,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们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快乐童年
南阳市庆祝1950年“六一”儿童节大会
除了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和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是与时俱进。“纪录小康工程”河南数据库中,有一张南阳市庆祝1950年“六一”儿童节大会的照片。在那个年代,会场布置非常简单,孩子们席地而坐。现在的孩子们在学校,文艺表演、亲子活动、安全教育、读书会、编程学习……各种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让青少年的成长更全面。
如今新时代的中小学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今年七月份国家出台了“双减”文件,倡导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在郑州高新区朗悦慧外国语中学七年级未来八班数学老师郭宁的课堂上,郭老师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积极讨论,思维碰撞,在通过数分钟的小组激烈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思路和结果。
“从解决温饱,到越来越重视精神世界,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越来越重视,我们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注重发挥学生特长,让每个人都有所作为,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郑州市工人路小学一位二年级学生家长邢女士告诉记者,随着“双减”工作逐步扎实落地,素质教育如何做“加法”也是现如今家长们经常探讨的一个话题。
从“扫盲运动”到“双减政策”,从教育资源紧张到“双一流”大学就在家门口,教育的变迁是时代的缩影,记录着河南综合办学实力的迁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统筹/张磊 执行/王怡潇 刘思嘉 制图/胡瀚泽)
(图片来源:“纪录小康工程”河南数据库)
相关推荐
·豫见小康记忆丨如今的河南人爱逛“馆儿”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
·豫见小康记忆丨火车站的变迁:火车拉来的城市成为了“高铁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