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璐检查刀具磨损情况。受访者供图
河南科学家有话说
求真无畏,进取不止,科研创新的道路一定不是平坦的路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
——中铁隧道局集团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郭璐
□河南日报记者尹江勇
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定标准。“而我,就是那个为盾构行业编制标准的人。”11月8日,中铁隧道局集团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郭璐面对记者,话语中满是自豪。
33岁的郭璐,既是一名85后的二孩妈妈,也是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自2014年起,在她的全面负责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盾构机安全要求》《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再制造》等10余项标准发布实施,多项标准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
由于在标准编制方面的突出贡献,她于2018年6月受邀主持了大型会议“郑州标准对标国际高峰论坛圆桌论坛”的讨论,通过联合和引领相关行业、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行业行为,提升了行业影响力。
行业引领,标准先行。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巨大的付出。为了把工作做到极致,无愧于行业使命,郭璐从标准的申报流程到编写要求,每一个程序、每一个阶段都严格要求自己,还自学考取了标准编写人员资格证书。
在标准编制开始和关键阶段,郭璐刚好处于孕期和哺乳期。为了编制好标准,从宝宝在她肚子里开始,到一岁断奶前,郭璐带着孩子跑了十几个城市,参加了40余次编制组工作会议。
白天,她要调研学习、参加会议;晚上,给孩子喂奶、哄睡后,她才可以安静地坐下来修改标准草案。可以说,孩子的孕育、出生和成长,伴随着一项项重大标准陆续发布、实施。
“其实孩子对这段经历很骄傲,常常向小朋友炫耀,‘我在我妈肚子里就去过哪儿啦,我不到一岁就去过哪儿哪儿啦’,好像他当时真的有印象似的。”郭璐笑着说。
在高速发展的盾构行业不断承担重任,靠的只能是过硬的科研能力。
2013年7月,郭璐研究生毕业加入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后不久,就面临第一个重大挑战。“盾构刀具如同盾构机的‘牙齿’,当时平均掘进2米左右的隧道,就要换一把价值十几万元的刀具,不仅成本高,还直接影响到盾构机的掘进速度和工程质量。”
要想提高刀具使用寿命,仅仅依靠提高刀具本身耐磨性的难度太大,郭璐大胆决定另辟蹊径,从刀具的选型及配置上开展研究,经历了百余次的失败后,终于自主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滚刀磨损试验平台”,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这项技术成果应用到了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汕头苏埃通道海湾隧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荣获2017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随后,作为核心骨干,郭璐参与了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国际合作专项课题等6项,她参与研制的国产超大直径TBM高黎贡山“彩云号”打破当时国产最大直径硬岩TBM纪录;参与研制的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汕头“海湾号”刷新了国产泥水盾构最大直径纪录,推动我国盾构TBM高端装备制造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被同行誉为绽放在盾构及掘进技术这个硬核领域的一枝“铿锵玫瑰”,郭璐认为自己只是千万个奋斗青年中的一个缩影。她说:“生逢盛世,肩负重担,我们会扛起推动中国盾构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系列报道
争做出彩河南人
争做出彩河南人丨新“桐柏英雄”——记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党支部书记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