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当代文学颁奖盛典丨无双毕竟是家山 王跃文漫谈家乡与文学

2023年04月15日18:0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王跃文是千万读者分外熟悉的作家,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收获了读者们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时隔近十年,他再次交出一部54万余字的长篇新作——《家山》。

4月15日,2023当代文学论坛暨颁奖盛典在河南郑州开幕,大河网记者采访了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跃文,听他漫谈家乡和文学。

湘豫两地自古交往很多 河南对湖南影响很大

长篇小说《家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沙湾的村子,原型是王跃文的家乡——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这里也是中国2300多年来最早的文学地标之一,因为屈原曾经在这里被流放长达九年时间,楚辞名篇《离骚》《九歌》都是他这个时期写下的。因此这里也是王跃文文学写作的原乡。

说起《楚辞》,河南南阳的丹淅楚墓是楚国都城丹阳,王跃文也曾多次到过河南。

“这里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古代尤其是中华文明中心。我们读《诗经》可读到大量古代河南的消息,比如少男少女在溱、洧两水间互赠芍药情定终身的故事,说明古人的恋爱是自由、浪漫的,读楚辞读到的同样是楚地古人的奔放热烈。湖南和河南自古就交往很多,古时河南是文明的中心地带,两地往来对湖南的影响很大。”王跃文说。

他还称河南是文学大省,产生了很多大家名家,无论他们身处何地,都是文化上、地域上的河南作家。

由溆浦到沙湾,在历史深处找寻“乡土中国”的原生态

长篇小说《家山》以南方乡村沙湾百年大变局为时代背景,通过对若干家庭和几代人的命运讲述,勾勒现代以来中国历史演进的轨迹及规律,特别是对中国乡村新旧交替之际社会形态、经济关系、伦理秩序、生活方式、风物风情等景象及其嬗变作了细致描述。

小说真实刻画了中国乡村不断变幻、日新月异的世俗图景,生动表达几代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塑造了中共地下党员、革命干部、旧式官吏、乡村知识分子、乡村贤达、乡村妇女、普通农民等众多各有时代印迹、地域特点和文化象征的人物形象,丰富了文学人物画廊,呈现出了一部社会生活史、社会风俗史和社会变迁史。

如今,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而王跃文为何对“乡土题材”情有独钟?

他的回答是,“想写出中国人的样子,包括他们的神貌、精神、气象、性格”。

乡村中国是最大意义上的中国,这是由其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和几千年深厚的文化根脉决定的。王跃文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好了乡村就写好了最大意义上的中国和国人。虽然现在城镇人口越来越多,乡村人口呈减少趋势,但这仍然改变不了乡村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根’这个现实。很多到了城里的人,其精神原乡仍在乡村,更多居住在城里的人只是暂时的城市漂泊者。”

醉在土味乡音里 方言创作只是《家山》“特色之一”

小说中有一个情节,桃香教儿媳妇煮饭烧火说:“为人莫做亏心事,煮饭莫烧黑心火。人要实心,火要空心。”短短几句话,修辞手法全用上了,生活常识和人生哲学也蕴含其中,这只是《家山》语言的一个范例。

“《家山》主体色彩丰富,不仅只有方言哦!小说中还有雅致的书卷语言、鲜活的民间语言、旧时官文和书信语言,因人、因时、因事、自由转换。小说叙述语言则尽量白描,看似简素,却在整体的意境中出神出彩。” 对于很多读者的印象,王跃文表示,“我有意采用乡村方言,还原那方水土乡民的说话方式。百姓的语言生动、形象、朴拙,却有一种天然的文学性。小说里的某些方言其实就是古语在民间的存留。方言俚语的艺术化处理,不但是小说传情达意的需要,也能丰富现代汉语的表现力,由此具有了现代性。”

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故乡对于作家来说都是“胎记”一样的存在。王跃文说:“故乡塑造了我性格中最基础的部分,特别是这双看世界的眼睛,是故乡给我的。我很感恩它让我始终能用最本真和质朴的方式同世界打交道。”

“大多数中国人都有出走和回归的过程,不管是肉身或灵魂。也许,这同中国人家和家乡的观念根深蒂固有关。中国人讲血缘、讲亲情,这些情感因素最终都落实到对家和家乡的眷恋。”所以,王跃文想表达的想法和看法,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莫韶华 李东宝/文 马绍坤/视频)


相关推荐:

       专题丨2023当代文学颁奖盛典

       · 2023当代文学颁奖盛典丨梁晓声:我出门一定带书

       · 2023当代文学颁奖盛典丨范稳:写作不是盖楼而是做器皿

       · 2023当代文学颁奖盛典丨葛亮:“每一部作品都有它自身的特点”

       · 2023当代文学颁奖盛典丨臧永清:2022年我国迎来了长篇创作的井喷期

       · 2023当代文学颁奖盛典丨陈永刚:让文学回到文化原乡 对推动当代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 青年对话大家丨石一枫:河南话,话里有话

       · 青年对话大家丨梁晓声:这次来郑州带给我了全新感受

       · 青年对话大家丨葛亮:中原饮食文化一直稳固传承

       · 青年对话大家丨柳建伟:河南文学土壤深厚,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