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随着电子支付的迅速普及,微信App中的转账和红包支付功能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选择进行日常社交和情感维系的重要手段。生活中,好友或者恋人之间通过微信发红包或者转账的情况十分常见,然而双方一旦因此产生纠纷,涉及的转账和红包产生的经济往来的性质应当如何认定?之前的微信红包和微信转账能否要回?
2019年,刘女士通过微信认识周先生。双方认识不久,周先生便以经济困难为由,多次向其借款。2020年至2021年间,刘女士通过银行转账、微信红包等方式累计向周先生转款15669元,后经多次催要均无果。周先生辩称,涉案款项不是借款,是赠与,因此无需返还。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该案涉及纠纷作出审理,判决认定:微信红包与转账性质存在区别,红包属于赠与,转账则属于借款。
“以后都转账就好了。”“像520、1314这样的转账,分手之后可以要回来吗?”“要是有人问我借现金,而我用微信转账的方式给对方,但没有具体的微信聊天记录,事后对方不还钱,我该怎么办?”有网友调侃道今后不会再用微信红包,也有网友担忧遇到不还钱的人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到底啥样的微信转账要返还?大河网记者采访了多位律师来帮您答疑解惑。
区别:微信转账vs微信红包
“通过法院实务来看,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一般红包属于赠与,转账则属于借款。”河南怀律律师事务所赵一婕律师告诉记者,应从微信软件的不同功能及属性上对两种付款性质加以区分认定。微信红包为微信软件社交功能的典型体现。微信红包设置的金额上限为200元,且名为“红包”,根据我国的民间习俗,“红包”在通常情况下,意味着自愿赠与,无需返还。当然,也有极少数例外,如果发红包方在发送时明确备注是为了借款,或者双方约定了还款期限和利息等条件,那么这种微信红包很可能被认定为借款。
“使用‘微信转账’产生的经济往来应结合双方转账时的附言或者聊天记录等客观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如果符合赠与的条件则无需返还,如果认定借贷关系或者构成不当得利则应当返还。”河南杰瑞律师事务所王宇翔律师说。
注意:转账数字特殊or节日特定
当今,情侣之间的红包和转账已经成为彼此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在感情破裂时往往会因为所花费的金钱而产生纠纷。一对情侣在同居后,男生称自己经济紧张,让女生为其贷款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总计金额20万元左右。之后情侣分手,女生背上债务去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还款,其中的15万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的形式直接转账;另外3万元左右是999、520、1314的组合转账。一方向另一方主张恋爱期间支付、花费的资金返还问题,因为资金性质不同,处理的结果也不同。
赵一婕说,如果转账金额较大,且没有特殊原因或约定,那么这种微信转账更有可能被认定为借款。但是如果是999、1314、520这种数字的微信转账,或者虽然是千元、万元整,但是在情人节、对方生日当天,在普遍的司法判例中,会认定为情侣之间的感情表达,视为一种赠与。
王宇翔告诉记者,例如买服饰、日常生活的花费一般都会视为一方对另一方的赠与,法院一般不会支持返还。对于较大金额的转账,如买房、买车等,一般视为附义务的赠与,以情侣双方缔结婚姻为目的,如果双方分手,证明目的无法实现,则赠与一方可要求受赠一方返还。
考量:双方经济状况and同居关系
“如果双方经济状况悬殊,那么经济状况较好者向经济状况较差者的微信转账或红包更有可能被认定为赠与,因为这种情况下的转账往往不具有明显的借款目的。”赵一婕说,如果双方关系较为稳定,且有长期共同生活的意愿,那么这种微信转账红包更有可能被认定为赠与。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经济往来往往具有一定的互助性质。
担忧:以后什么都转账就对了?
“在区分微信转账是否带有借款的性质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赵一婕告诉记者,男女双方在恋爱期间相互赠送礼物和金钱来表达情意和祝福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爱情中,双方应当保持一定的理智,不要把金钱作为衡量感情的标准,也不要被感情冲昏头脑。为了避免双方在分手后产生经济纠纷,情侣之间的转账可进行备注款项性质并保留相关书面证据,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王宇翔说,情侣之间如果需要相互借钱,尽量转1000元、10000元等整数金额,避免“520”“1314”等具有特殊意义的金额。
“为了避免双方在分手后产生经济纠纷,情侣之间的转账可进行备注款项性质并保留相关书面证据。”两位律师都建议,大额的借款要出具借条、收据,尽可能采取转账的方式来支付、归还款项,转账时应备注清楚转款的用途,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朋友之间的转账也要保留好书面证据,必要时候双方签署借条,不要因为碍于面子而说不出口,避免出现纠纷时让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记者 赵檬 实习生 范弘烨)
相关报道
“法式”生活丨为何“关闭自动续费仍被扣费”?依法维权有“依据”,教你不再踩坑
“法式”生活丨烟花爆竹能否在网上售卖?提醒!朋友圈这些行为涉嫌违法
“法式”生活丨买到假牛肉怎么办?岁末年初,教你守护“舌尖上的美味”
“法式”生活丨请开启防盗模式!民警教你防范小偷年底“冲业绩”
“法式”生活丨“好学生”为何堕落成“少年犯”?谨防未成年人网络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