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家庭教育有“心法”,学校教育有“招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学校教育是学生所受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和依靠,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大河网特联合郑州市教育局开展“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报道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营造积极、健康、共赢的家校共育氛围,引导家庭、学校、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文 贾志昊 祝萍 李彤/视频 韩淼宇/主持)疫情当前,孩子们需要和时代同频共振。面对孩子,如何上好这节关于责任担当、关于敬畏自然、关于应对危机、关于独立思考的“人生大课”?居家学习期间,家长担当起“半个老师”的责任,家庭教育地位上升,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家校如何携手做好疫情教育?
4月30日,郑州中学教师齐安敏和学生家长李晏受邀做客大河网直播间,开启了一节关于“怎样上好疫情防控这堂‘人生大课’”的家校育人课堂。
疫情这本生动的教材怎么用?
“受疫情影响,我参与线上教学、成为网络‘主播’有8周的时间,这段特殊岁月带给了我全新的教学经历。”谈及线上教学的新体验,齐安敏认为把准这一教育契机很重要,疫情中有太多真实的、鲜活的、感人的事例,在对这些事例体验的过程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个人与祖国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这些事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的生动教材。
如何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如何让学生树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齐安敏在教学中融入世界多国抗疫举措的素材讲解,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担当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情怀。
“学生观看了9天9夜火神山医院建成移交、10天10夜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的具体视频,观看过程中,他们激动地为‘中国速度’鼓掌。”齐安敏借着这一契机,让学生思考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发生的具体原因,学生在回答建筑工人无私奉献、政府英明决策、各企业和民众无私支援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精神的伟大、中国力量的坚强。
借着疫情这本最真实的教材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齐安敏向学生介绍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的数字,其中,我国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接受了中医药治疗的有效率可观。随着全球战“疫”的全面展开,中国抗“疫”的经验和方案正被其他国家借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全球疫情会诊室"举行的中医专场,受到来自全球各地专家的关注。“有学生听完激动地说我们中医太厉害了,中华文化真的很棒!还有学生认真表示长大想成为中医药人才,用中医造福全人类!”
孩子居家学习 家长怎样做好“半个教师”?
疫情的暴发开启了居家学习模式,这个超长寒假给了父母和孩子每日24小时相处的机会。如何陪伴指导孩子?怎样共渡疫情难关?
“这次疫情给所有人都带来冲击,孩子尽管被保护在家,但是受影响是难免的。网络上每天大量出现疫情的信息,我女儿出现了担心,担心父母外出购买日用品会被染上疾病,之后因为开学一再推迟,转变为对中考的担心,也会因为月考某一门功课失利否定自己,烦躁不安。”李晏说。
在观察到孩子心态的变化后,李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避免在家里过多谈论疫情的数字变化,多谈论疫情期间政府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来控制疫情发展,不轻信网络谣言等。“孩子爸爸是医生,他和孩子讲医护人员如何帮助患者、如何做好自身防护。看到网络上有感人的抗击疫情的故事,我会和孩子分享。”在化解孩子对学习的焦虑上,李晏陪孩子找出漏洞,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不指责不包办,做好孩子的主心骨。
家长与孩子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最好不要完全变成“师生关系”。家长负责提供宽敞、照明好、网络好的固定学习场所,但不对老师的网上教学“指手画脚”。这场疫情虽然是突发的灾难,但从另一个角度,不妨把它看作是带给父母和孩子的“意外礼物”,它给了家长高质量陪伴孩子的机会,李晏认为,要做“大耳朵、小嘴巴”的父母,尽可能让孩子多讲,家长负责带着耳朵和脑子倾听引导,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校协同做好“生命教育”
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大格局大视野的生命教育,就要立志培养出有生命情怀、有生命担当的时代好少年。“我建议教师要具备全球视野和全球观念,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不仅取决于当今世界是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时代趋势,还取决于我们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齐安敏认为,要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
在全民抗疫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瞒报行程、不戴口罩的案例,在社会生活中,也有闯红灯、酒后驾驶、翻阅护栏等事例,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公民不遵守规则引起的。“学校复课后也制定了一系列科学严格的规则,我给学生总结为不交叉接触、不近距离接触、必要接触戴手套等原则。学生在落实这些原则的过程中,规则意识就逐步培养起来了。”她谈道,比如学校给班级配备了饮水的水壶,但下课后如果学生都拿水壶倒水,这就属于交叉接触了,该怎么解决问题呢?学生们自发固定一名同学负责倒水,其他同学把自己水杯保持一米五间距摆在班级走廊上,打开杯盖,这名同学拿起水壶给大家倒水。然后大家保持一米五间距排队取走,虽然这个过程很繁琐,但却很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堂,教师把这些繁琐的小事坚持做好,培养的学生一定是服从规则的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
在家校协作方面,李晏认为学生家长应及时、主动和学校沟通,让老师更好把握孩子现况,做出教学上的调整,也能及时指导孩子做出调整。在执行学校布置的任务上,要真实地反馈信息,不草草了事,对孩子也是良好的示范,做一个认真、诚实、有担当的人。
“家长多讲学校、老师的付出。在家里引导孩子多关注学校和老师为学生们做的各种努力,明白这其中的苦心,让孩子以自己的学校和班级为荣。”李晏说,孩子懂得他成长于一个健康、积极的家校氛围,自然也会热爱学习、爱老师、爱同学、爱家人。
相关推荐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①】孩子攀比不可怕 关键要比出真自我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②】让孩子学会感恩挫折 给予他们有智慧的爱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③】走出被误解的阴影 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④】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 幸福生活需要“人际”助力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⑤】孩子为什么爱“顶牛”?应对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有妙招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⑥】中学生“沉迷网络”的那些事 家校如何携手驾驭网络这匹“野马”?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⑦】遇上学习“瓶颈期”的毒老虎怎么办?掌握妙招巧变成绩提升期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⑧】考分不理想都是“粗心”惹的祸?学会这些方法走出“粗心怪圈”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⑨】“神兽出笼”遇上“假期综合征”怎么办? 做好假期生活规划有妙招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⑩】“疫情+高考”双压之下 考生家长该怎么做?来听郑外校长赠送的七个“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