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家庭教育有“心法”,学校教育有“招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学校教育是学生所受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和依靠,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大河网特联合郑州市教育局开展“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报道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营造积极、健康、共赢的家校共育氛围,引导家庭、学校、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文 王双飞 杨鑫阳/视频 韩淼宇/主持)爱惜粮食应从娃娃抓起,节约意识应从小培养。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要把爱惜粮食的种子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那么家长和老师如何携手培养孩子正确的节约观呢?
10月23日,郑东新区龙子湖小学教师张葳和学生家长宋利爽受邀做客大河网直播间,开启了一节关于“如何培养孩子餐桌节约意识”的家校育人课堂。
孩子的“不节约”是从哪儿来的?
现在的家庭生活过得越来越富裕,在这种物质条件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长辈们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百顺,使得孩子们节俭意识减弱。“我教的是二年级,班上大部分家长是70后和80后,很多家长可能小时候过了苦日子,现在就有种弥补心理,不想让孩子像自己当年一样对物质有匮乏感,而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自然就容易造成物质的浪费。”张葳说。
同时,“富养孩子”的观念前几年比较流行,即使条件一般的家长,也会宁可自己少用点,也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来满足孩子的愿望,渐渐孩子觉得自己享用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也就出现了花钱如流水、浪费文具、浪费饭菜、浪费水电等行为。
节约无小事 处处是教育
因此,要想为孩子树立起“节约观”,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去年“十一”过后,龙子湖小学就开始了午餐供应,老师和学生在班内共同进行午餐。“从用餐第一天开始,就给学生提出了‘光盘行动’,勤拿少取。但是一开始,剩餐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我和搭班老师一方面每天提醒学生不剩饭不剩菜,同时我们自己每次都做到将盘内的饭菜吃干净,几乎不需要去往餐余垃圾桶里倒餐。当学生看到我们以身作则的时候,慢慢节俭意识也增强了,剩饭剩菜越来越少。”张葳说,现在班上的餐余垃圾几乎只剩菜汤,只需一个学生一只手就能拎起来。
低年级的孩子很喜欢听故事,张葳经常利用班会给学生讲一些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故事,希望学生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因为只喊“勤俭节约”的口号是不行的,全体师生必须付诸行动,形成节俭的氛围,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家长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从孩子小时候,我们都教他勤俭节约,不能浪费粮食。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从心底就明白:自己不仅要懂得节约,还要教别人节约。”宋利爽说。
怎样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她认为,节约意识要从小培养,通过看纪录片、图片等方式,让孩子知道粮食是经过广大农民的辛苦劳作和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其次,要立规矩,做榜样。父母吃饭时,碗里要吃完。只有父母做到,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这叫言传身教。同时,对于孩子的光盘行动,要正面鼓励,及时表扬,鼓励孩子爱惜每一粒粮食。
在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孩子会把节约观植入心底,“有一次,我和孩子爸爸带他去请朋友吃饭,因为朋友长时间没见面,我们挑了好多菜品。饭桌上大家各种交流,几乎很少吃菜,到最后结账离开时,发现6岁的儿子没有在我面前。我返回房间找时,他正拿着打包袋动作熟练地进行打包。”回想起当时情景,宋利爽说,眼里有泪水打转,因为自己碍于面子没说出口打包,可是内心纯洁的孩子却认为不能浪费粮食。这也让她意识到,节约是一件非常光荣而又自豪的事。对于孩子,给他灌输什么样的教育,他就会照着目标一直去做,乃至更好。
家校携手为孩子培育正确节约观
张葳建议,作为老师,要在勤俭节约方面与家长达成共识。家庭是学生养成节俭习惯的主要环境,家庭教育要与学校站在一条线上,比如在家就要求孩子不挑食不剩饭,“我们在学校同样这样要求孩子,这样孩子受到的教育是一致的,才会产生1+1>2的教育效果”。
其次,老师要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的溺爱、攀比、虚荣心、补偿都是导致孩子节俭意识缺乏的直接因素,作为学校有责任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努力去改变或影响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醒家长在勤俭节约方面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同时,可提醒家长给孩子零花钱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用途,有计划、有限额地给予,不能有求必应,减少孩子对垃圾食品的购买。同时,不要让孩子带零食、饮料到学校,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劳动,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让孩子参与农活。孩子们只有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才能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张葳说。
那么在家庭中,有哪些有效的餐桌节约方法呢?宋利爽建议家长为孩子盛饭时,少量多取,根据自己平常饭量取餐,如果到饭店、餐厅进餐,有大量食物没吃完,要打包带走。同时,可以通过经典故事,启迪孩子学习古人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们可以抓住这一个特点,让孩子联系自己平时的行为进行对照,从而启迪孩子的道德认知,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节俭的美德。
相关推荐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②让孩子学会感恩挫折 给予他们有智慧的爱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③走出被误解的阴影 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④】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 幸福生活需要“人际”助力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⑤】孩子为什么爱“顶牛”?应对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有妙招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⑥】中学生“沉迷网络”的那些事 家校如何携手驾驭网络这匹“野马”?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⑦】遇上学习“瓶颈期”的毒老虎怎么办?掌握妙招巧变成绩提升期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⑧】考分不理想都是“粗心”惹的祸?学会这些方法走出“粗心怪圈”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⑨】“神兽出笼”遇上“假期综合征”怎么办? 做好假期生活规划有妙招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 ⑩】“疫情+高考”双压之下 考生家长该怎么做?来听郑外校长赠送的七个“锦囊”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⑪】怎样为孩子上好疫情防控这堂“人生大课”?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⑫】面对中考延期 家校携手为备考生开出“心灵良方”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⑬】小升初暑假怎么过?家校携手为孩子搭起暑期“衔接桥”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为孩子开启全新学习生活?
· 【家校协同育人系列报道⑮】孩子初入幼儿园,如何应对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