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业·百人丨一门五烈士的汪泽先:以家为馆 保护革命旧址是一辈子的使命

2021年06月24日13:37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忘我奉献、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百年风华,初心依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临之际,大河网重磅策划推出《百年·百业·百人》系列报道,聚焦优秀党员、模范人物、先进典型;聚焦行业新动态、新变化、新气象。

阅读提示:初心是什么?对于一门五烈士的汪泽先来说,初心就是传承红色精神,牢记红色使命,把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大河网讯 “从我太爷爷开始,一直到我儿子,我们五代人始终不忘红色精神的传承。”6月20日,在位于平桥区邢集镇高堰村东小石岭村民组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纪念馆内,馆长汪泽先对记者说。

初心是什么?对于一门五烈士的汪泽先来说,初心就是传承红色精神,牢记红色使命,把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59岁的汪泽先是高堰村村民,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是一名共产党员。1983年回到村里后,汪泽先一直参与村务工作,同时还将自家祖宅修缮为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诞生地(扁担会革命起义旧址)。

图为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诞生地(扁担会革命起义旧址)

先辈两根半枪闹革命

“1935年7月,中共鄂豫边省委负责人到尖山地区活动,结识了我爷爷汪心泰。在他们的启发下,爷爷积极为党工作,还加入了共产党。1936年1月,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成立,成立地点就在爷爷家,也就是现在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纪念馆。”说起游击队成立的过程,汪泽先如数家珍,“说是游击队,当时仅有7人,以及一把借来的‘汉阳造’、一把借来的八音手枪、一把五块钱赊来的撅枪把子,加上两发子弹。”汪泽先面对着历史留存的照片,凭着小时候的记忆说。

图为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纪念馆的历史记录

1938年初,汪泽先的爷爷汪心泰随游击队编入新四军四支队八团开赴前线,随部队转战淮南津浦铁路两侧,英勇抗击日军。1942年,汪心泰被分配到江苏仪征县县总队担任副总队长,一年后的一次战斗中,因掩护他人身中数弹英勇牺牲。

汪泽先的曾祖父汪树国作为游击队联络员,因为拒不透露游击队行踪惨遭杀害;爷爷汪心泰的兄弟汪心卫、汪心保以及外公胡国璋分别在冲破敌人防线时牺牲……

后辈不计代价把保护革命旧址当成了一辈子的使命

在革命旧址中,还有石马槽等100多件革命文物,作为历史见证,存放在纪念馆内,汪泽先的父亲汪文全50余年不遗余力地保护着革命旧址。

汪泽先继承父亲遗志,把保护革命旧址当成了一辈子的使命:“想把革命历史留存下来的念头早在我父亲汪文全心中产生了,在我记事起,家里的长辈们便经常为我讲述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故事,讲述老宅里发生的点点滴滴。作为红军的后代,我更应该将历史留存下来。”

图为汪泽先在讲述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故事

在2014年以前,汪泽先一人几十年来就投入60万余元,到全国各地收集资料、完善旧址内容并多次修缮旧址。2014年之后,河南省文物局拨款,全面修缮了旧址,自此汪泽先便担负起义务讲解传承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历史的任务。

散尽家财,汪泽先从不后悔,只有满腔的自豪:“就是少挣点钱,我也要把这件事做好!像我的先辈一样,很多红军付出了生命,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历史留存下来,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

图为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纪念地

如今汪泽先的长子汪斌也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专心致志做好保护旧址工作。汪泽先一家五位革命烈士,五代人无代价地保护着旧址,是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邢集典型代表,汪家人不负众望,身体力行的保护、管理这座见证革命历史的宅院,是河南省信阳市典型红色基因的杰出传承者。( 薛小磊 刘妍 涂文娟


相关推荐

 · 百年·百业·百人丨千业水泥:5G最强大脑“慧”及未来

 · 百年·百业·百人|乔宗旺:“赔了是我的,赚了都是咱老百姓的”

 · 百年·百业·百人|“返乡老总”代玉建:代庄村的“焦书记”

 · 百年·百业·百人丨“砚魂”游敏:手里的黄河泥有生命,有故事

 · 百年·百业·百人丨孟州耄耋老兵卫德华:坚守初心 不改本色

 · 百年·百业·百人|现代愚公张荣锁:悬崖上凿出“通天路”

 · 百年·百业·百人|吴建河:“95后”兰考扶贫干部火海救村民

 · ​百年·百业·百人|袁留福:醉心非遗传承 让鲁山花瓷重放异彩

 · 百年·百业·百人丨朱永达:致力三农发展 躬耕机械化节水农业

 · ​百年·百业·百人|驻村书记朱国强:离任时村民“堵门”不让走

 · 百年·百业·百人丨“指路奶奶”左春秀:做不了大事,就做一点小事

 · 百年·百业·百人|马恒运:站稳讲台 固守初心 甘做阶梯育新人

 · 百年·百业·百人丨爱干“吃亏事”的村支书汤长军:当干部就得像干部

 · 百年·百业·百人丨何书平:以身作则 因材施教 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 百年·百业·百人丨“新农人”傅泉萍:女大学生返乡种植蒲公英

 · 百年·百业·百人丨“百鸟通”徐士华:看不到鸟儿、听不到鸟叫会失望、孤独

 · 百年·百业·百人 |身残志坚的“放羊诗人”李松山:用浪漫回应多舛的命运

 · 百年·百业·百人丨“珙桐之父”张家勋:“中国威尔逊”的种树人生

 · 百年·百业·百人丨马长生:破译果蔬选育密码 把论文写在中原丰收的大地上

 · 百年·百业·百人|“五免”村支书王圈:3年栽种10万棵果树 半架荒山变花果山

 · 百年·百业·百人丨缔造中国速度的师磊:难忘在火神山雷神山的十多个日夜

 · 百年·百业·百人 | 马英杰的济世情:医生对每一位患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 百年·百业·百人|公交车长徐亚平:从业30多年,一声“您好”他说了百万次

 · 百年·百业·百人丨李满意:机电创新“带头人”“特别能战斗的”煤海大工匠

 · 百年·百业·百人 |“抗疫英雄”薛荣:危急时刻豁出来 16000多名员工没一个当逃兵

 · 百年·百业·百人 |生命赛道上的“飞人”刘恒亮:我们的快,抢的就是病人的命!

 · 百年·百业·百人 |“大先生” 王泽霖:秋衣磨烂舍不得扔,亿万身家挥手捐了

 · 百年·百业·百人丨缔造中国速度的师磊:难忘在火神山雷神山的十多个日夜

 · 百年·百业·百人 |“有情怀”的校长夏霞: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让人看到教育的光

 · 百年·百业·百人丨村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韩云伟:10年后返乡带领村民致富

 · 百年·百业·百人丨“大国工匠”程宏图: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为企业创造效益上亿元

 · ​百年·百业·百人丨在家中办起党史馆的村民韩翠甫:旧粮票、老照片…让红色革命事迹代代传

 · 百年·百业·百人丨新中国第一代劳模刘九学:带领采煤队员工 10年为国家增产煤炭15万吨

 · ​百年·百业·百人丨在家中办起党史馆的村民韩翠甫:旧粮票、老照片…让红色革命事迹代代传

 · 百年•百业•百人丨姜传高:用39年为鸡公山著书写志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